相信不少跟我同一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那就是现在的钱越来越\"不经花\",以前一张一百块放兜里至少能用个一周,现在一百块是啥?出去吃餐饭都不够;更别说小时候,一般给零花钱都是五毛一块,谁家小孩子要是能拿个五块钱零花,周围的小伙伴都会羡慕得不行;但是放现在,五块钱顶多买两瓶水,再没有别的用处。
大图模式
这所谓的钱不经花其实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通货膨胀\"。以前西瓜基本都是几毛钱一斤,现在是几块钱一斤;以前早餐吃碗粉或者面,最便宜只需要一块钱,如今都是六七块钱起步;房价更不用说,都不知道翻了十几倍。
物价在涨,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却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自然就显得大家\"越来越穷\"。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妥妥的是富裕家庭,配置上就能看出\"高大上\",哪像现在,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一个月没有上万的收入,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那么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标配到底有哪些呢?我们一样样来看。
首当其冲的就是自行车。
如今自行车已经算是被淘汰了的存在,前几年前\"共享单车\"稍微让自行车回温了点,但随着\"共享电车\"的出现,单车再度无人问津;但是在八十年代,自行车可是人人想拥有的好东西,哪家要是有了自行车,绝对是要被邻里们羡慕的。
那个年代飞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属于\"传说中\"的存在,坐火车也是只有偶尔出远门才能乘坐,汽车又少,出租车更是只有大城市的有钱人才能享受,自行车就成为了最便捷的出行方式。当时一辆自行车差不多要150左右,二手的也要80、90,但当时工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块,相当于一辆全新的自行车得不吃不喝攒上半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怪不得成为了万元户的标配。
除开自行车外,缝纫机也是万元户的标配。八十年代跟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买衣服看重的是一个款式,很少会有人衣服穿到破,基本上流行趋势一过就\"压箱底\";但在八十年代衣服可不能轻易丢,\"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真的存在的,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买件新衣服,穷点的家里过年都穿不上新衣服,可能两三年才买一件。
既然衣服重复穿,难免容易破旧需要缝补,这就到了缝纫机派上用处的时候;再加上当时的衣服很多并不是买成衣,而是自己扯了布料去做,又能省下一大笔钱,因此缝纫机的存在就至关重要了。
但缝纫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拥有的起,有了台缝纫机相当于家中女眷可以自己在家里做衣服,甚至能替别人做衣服赚点工钱,当然非常珍贵,也只有较为富裕的家庭才能买得起。顺便一说,这里的富裕家庭跟还需要缝补衣服并不矛盾,整体社会情况如此,除非是那种老牌贵族家庭,那的确不用,不然一般的富裕家庭照样得穿打补丁的衣服。
最后一个是电视机。如今很多家庭,尤其是小年轻的家庭,电视机已经成了摆设,或者干脆不买电视机,买个投影仪就够了,最主要的还是电脑;但八十年代别说电脑了,连彩色电视机都难得一见,一般万元户家庭的标配是黑白电视机。
但就是这放到现在被无数人看不上眼的黑白电视剧,在当时的地位却非常高,哪家有台电视机,邻里邻居总是会想办法去蹭一蹭看看电视,尤其是那些小孩子更是抵挡不住黑白电视机的诱惑。
其实收音机在当时的非常重要,但由于电视行业的兴起,收音机在八十年代已经慢慢退出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这里就没有特地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