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70年代电视片段(生活片电视连续剧70年代)

70年代电视片段(生活片电视连续剧70年代)

更新时间:2022-03-06 16:46:42

穷棒子精神的新光彩——记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大队学大寨的事迹

长城脚下,长峪山麓,飘扬着一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这就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表彰的“穷棒子社”——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大队。

十几年来,西铺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年来,西铺大队新修了370亩旱涝保收田,开凿了灌渠七百九十多米,栽植果树五千多棵,绿化造林300多亩。1969年,全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由1968年的573斤增加到六百二十斤。1970年,战胜旱、涝、雹、风等自然灾害,平均亩产猛增到892斤,一跃跨过了“长江”。棉花和干鲜果品也获得丰收。在深入学大寨的两年中,西铺大队向国家交售了106900百多斤余粮和305200多斤干鲜果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用穷棒子精神学大寨,继续命永向前西铺大队学大寨以后,粮食平均亩产很快达到了500多斤,但是到1968年,平均亩产仍然停留在573斤上,产量稳而不高。原因在哪里?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国藩组织党员和社员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回忆西铺大队走过的道路,深刻地认识到,在学大寨的过程中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王国藩与那头神奇的“三条腿”驴

他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对“穷棒子社”的批示:“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23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他们手捧毛主席的光辉批示,心潮澎湃,无比激动,越学越觉得这几年前进的脚步不是快了,而是慢了;对国家的贡献不是够了,而是还差得远。接着,他们以大寨为榜样,找差距,查根源,查出了阻碍学大寨的拦路虎一“满”、“保”、“难”。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有了“满”,就把毛主席对“穷棒子社”的批示和过去的成绩当包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有了“保”,就只求稳住六百斤,守住旧摊摊;有了“难”,就觉得西铺大队山高石多地薄,粮食翻了近十番,再要增产不容易。

“用穷棒子精神学大寨,立新功,续新篇,继续革命永向前。”西铺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这个战斗口号的鼓舞下,迅速掀起了学大寨的新高潮。

1969年,“三秋”还没有扫尾,一千多名男女社员齐出动,在长峪山下摆开了修建大寨田的战场。“穷棒子”的老一辈,人老志坚。年过六旬的王生,不顾体弱眼花,天天起早下地劳动。“穷棒子”的新一代,决心接好革命的班。党支部副书记王捍东,腿上长了个疮,仍然坚持垒石坝。一天,搬石头用力过猛,疮口破裂,脓血顺着裤腿流。大家发现后,劝他休息,他说:“只有自找苦吃,才能磨炼穷棒子精神;只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紧跟毛主席革命到底!”十月上旬,秋收、秋种、摘果、起圈粪和修大寨田等各种活计挤在一起,人力畜力有些安排不开。贫下中农们说:“两人的活计一人干,任务紧,连夜干!”青年民兵一马当先,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就挨家挨户地起圈粪。在这场斗争中,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共产党员韩玉珍的一家,人人争着下地,为夺取丰收做出贡献。可是,留下谁料理家务呢?孩子们想,做妈妈的理应留下,但孩子的妈妈韩玉珍却说:“咱是个共产党员,为革命做贡献得发挥先锋作用,不能留下。”而大孩子张晓利觉得自己的理由更充分,他说:“咱是民兵排长,为革命做贡献要争先,不能留下。”女儿张晓芸抢着说:“咱白天在村史馆接待参观的人,全靠早晚下地,也不能留下。”大家争论的结果,决定全家出动,参加三秋战斗。西铺大队的贫下中农,就是凭着穷棒子精神,顶风雪,战严寒,苦干一个冬春,动土三万七千多方,用石三千多方,垒石坝五千七百多米,新修了二百三十亩大寨田。

斯诺夫妇在遵化西铺

但是,如何在这二百三十亩生土地里夺高产呢?社员们正视困难,分析困难,闯过了一道道的难关。大寨田经过挖高垫低,土质生冷,地力不匀,他们就拉沙改土,增施粪肥,对大块地“扒皮、抽筋、盖被”(即刨开表土、拣出石头、填入好土、盖上黑泥);生土不宜种植玉米,他们就到外地找来了适应性强和耐旱耐涝耐瘠薄的杂交高梁种,种了二百亩;杂交的高梁芽比较短,拱土能力差,他们就精细整地,适当加大播种量,并在出苗后进行补苗;地力不匀,出现了叶色发紫的三类苗,他们就一次又一次地偏施肥,精细管理。

经过大家几个月的艰苦奋斗,二百亩杂交高梁和其他作物一样,长势喜人。但是,正当高梁抽穗扬花的时候,突然遭受了一场冰雹和狂风暴雨的袭击,一重重高梁、玉米和棉花被打得棵倒叶碎。面对着这场自然灾害,西铺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又以大寨为榜样,提出了“过‘长江’的信心不变,为人类多做贡献的决心不变,为毛主席争光的红心不变”的口号,采取了扶棵、中耕等措施,终于夺取了农业学大寨的胜利成果。

用穷棒子精神学大寨,勤俭的作风代代传西铺大队贫下中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较短的时期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西铺的贫困面貌。昨天的“穷棒子社”是“三条驴腿人拉犁”,今天的西铺大队是“骡马成群拖拉机”;过去的穷山秃岭上,现在油松葱绿,果树成林;解放前那种“夜居破草房,稀粥照月亮”的苦难生活,早已进入“‘穷棒子’村史馆’’。

侯宝林、郭全宝在西铺村给农民说相声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穷棒子精神?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穷棒子精神是毛主席亲自表彰的革命精神,有了它,穷不失志,富不忘本,一点不能丢。可也有人觉得:“咱‘穷棒子’变成‘富棒子’了,“穷棒子”的帽子该摘了。修建大寨田的工程刚开始,这些人就觉着小车推土太费力。到底小推车还有没有用?党支部认为,改良工具是必要的,但是对已有的能使用的工具不去用,这是关系着要不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西铺大队党支部从这件事得到很大的启发,认识到:在学大寨的运动中,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经常对社员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

有一阵子,有的青年人说:“咱西铺大队全国有名,来的客人多,大队办公室里该添置些桌凳,让人看了象个样子啦。”还有的说“现在常演节目,该修个像样的戏楼啦。”大队党支部抓住这个思想苗头,组织社员展开了一场关于“样子”的讨论。王国藩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当年咱二十三户贫农坚持办社,没有炕席,就坐在土炕上开会;没有桌子,就用砖头垫在腿上记账;分粮食时没有办公纸,就用玉米皮开条子。现在外国朋友和外地同志来参观,是因为咱有穷棒子精神,而不是因为咱的房子阔气。咱的日子富了,可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世界上还没有解放的穷人啊!”王国藩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大开窍。老贫农温化芝激动地说:“有什么眼光就有什么‘样子’!咱听毛主席的话,发扬穷棒子精神,就是咱们要的无产阶级的‘样子’!离开了毛主席的教导,讲排场,摆阔气,办公室弄得越漂亮,戏楼盖得越好,就会离毛主席越远!”结果,大队办公室里没有添置新的桌凳。青年们还利用早晚休息时间搬石运土,不花一分钱,垒了一个土台子。

当年知青小院一角

在西铺大队,人们经常看到二十三户的办社骨干王荣老大爷怀揣毛主席对《勤俭办社》一文的批示,一见有人铺张浪费,就同他一起学习。他说:“毛主席在这个批示里就对‘勤俭’二字强调了好多次,到啥时候咱也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教导,不能丢掉穷棒子精神。”

在西铺大队,发扬穷棒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蔚成风气。大队办公室里摆着建社初期的桌凳,一把破算盘修修补补又用了十八年。大车上的插兜、装果子的筐、仓库里的席皮囤脚,是贫下中农自己编的;打场用的权子、簸箕,修大寨田用的大镐、铁锨,是贫下中农自己修的,自己造的。

西铺大队的贫下中农对自己就是这样严格要求,勤俭节约,可是对兄弟社队却始终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大力支援。他们一心想着革命,一心想着全局。

杂交高梁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是,杂交高梁的种植工作不但非常困难、麻烦和费工,而且种子田本身产量低。按实际情况,西铺大队只种五亩种子地就够自己用了,而他们却种了三十四亩半。秋后,他们把大量的杂交高梁良种支援了兄弟单位。西铺大队的贫下中农说:“种着今年,要想到明年,自己种田,要想到别人。别看我们少打了一些粮食,可是咱们的种子支援了兄弟队,他们多打了粮食,大家就对国家多做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