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20年前的“9·11”事件,已经成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记忆,也必将作为人类的长久伤痛,时时催人反思。资料图。图/pexels
20年前,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随着恐怖烈焰腾空而起,著名的“双子座”大厦轰然倒塌,遇难者高达2996人。
“9·11”事件举世震惊,无数人在电视上目睹了这可怖的一幕,痛惜无辜逝去的鲜活生命,也见识了恐怖主义的邪恶狰狞。那一刻,全世界都凝聚了共识:恐怖主义是一种全球威胁,是不可原谅的反人类犯罪。
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随即启动,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阿富汗。民调显示,当时美国民众90%支持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全球范围的反恐联盟,也随之建立。拥有道义与武力的双重优势,美国上下的信心满满,至今仍历历在目。
然而,20年时间过去,发端于“9·11”事件的阿富汗战争,却在狼狈混乱中黯然收场,恐怖主义猖獗依旧——甚至在撤军时还发生了机场恐袭,以及阿富汗国家建设的脆弱乏力,无不表明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难堪的失败。
2019年9月11日,“9·11”事件18周年纪念日,在美国纽约的“9·11”纪念广场,一名女子轻抚纪念牌上镶嵌的遇难者姓名。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20年反恐战争的代价,也堪称天价。据美国布朗大学战争成本项目于日前发布的报告称,美国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预算成本和未来债务总额,“以当前美元计算约为8万亿美元”,更有约92.9万人在这场反恐战争中丧生。代价如此之高昂,世界却没有变得更好。
其根源就在于,恐怖主义是全球问题,美国却希望单边解决;国家建设是治理问题,美国却希望霸权解决;反恐甚至也成了美国对他国横加干涉的幌子。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的“历史终结”: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已被这场反恐战争彻底证明丧失效能,而仇恨与战争也并不能带来世界和平。
很难想象,在恐怖分子通过种种手段进行“跨国联动”的今天,单个国家通过重拳出击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击杀了本·拉登,“伊斯兰国(ISIS)”却“异军突起”;美国军队在全球征战,国内的“独狼式恐袭”却频频出现。面对恐怖主义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帝国式傲慢”是无力解答的。
前不久,美国智库查尔斯·考赫研究院的民调显示,近七成美国人认为反恐战争没能让他们更加安全。20年前的“全民支持”,与20年后的“举国醒悟”,这种反差令人感慨。
全球化时代,所有问题也都是全球的。除了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跨国犯罪、金融监管,直至疫情防控等,无一不是全球性问题。20年的反恐试错,或许该收获的最大教训就是,国际合作、多边协商,这句重复了千万遍的话,依然是国际社会未来携手向前的唯一准则。
合作与协商,当然不如大棒一挥快意恩仇,往往需要劳神费力地反复沟通。但这也意味着国与国的利益尊重、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更有基于共识的精诚合作、高效运转。
因此,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我们格外需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进行深刻反思,重塑把握未来的方向感。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依然喧嚣之际,对于开放、平等、包容这些颠扑不破国际交往原则,国际社会当有足够的定力。
2019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的“9·11”纪念广场,人们在刻有遇难者姓名的纪念池旁悼念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9·11”事件之后的20年,世界已经今非昔比。这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世界多极格局进一步巩固,国际力量的“东升西降”也成了肉眼可见的趋势。而好不容易从阿富汗战争泥沼里仓皇抽身的美国,如果再度因傲慢自大而导致战略误判,转身又跌入“大国竞争”的历史渊薮,其后果也许会更甚于“9·11”事件。
人类社会经不起反复折腾,国家间以邻为壑的教训已然十分沉重,谁都不该再以国运为赌注,更不能轻易押上亿万民生。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如是说。看似颇为悲观,但黑格尔如此偏激地针砭人类痛处,目的当然是希望我们可以有所醒悟。
我们真的躲不开重蹈覆辙的历史宿命吗?也未必。那么,值此“9·11”事件20周年之际,就让我们用深刻反思来证明,今天的人类,有信心、有智慧、有胸襟,也因此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