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8月7日是立秋的节气,但北京的闷热没有任何明显的缓解。所以去哪里进行我的实拍,让我颇有些头疼。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去位于北京珐琅厂(现在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的景泰蓝博物馆。
此次实拍的镜头为日本柯尼卡公司的Konica Hexanon AR 50/1.4标头,之所以选择这枚镜头一是考虑到1.4的大光圈,二是因为之前并没有用过这枚镜头拍过颜色丰富的对象,也想看看这枚镜头对不同色彩的还原和表现。去年我曾经用过一枚同样产自日本的Minolta MC Rokkor-PG 50/1.4来这个景泰蓝博物馆进行过实拍,有兴趣的同好可以找出我之前的文章,对比一下Konica和Minolta镜头的表现。
这枚Hexanon AR 50/1.4应该是在1973年问世的,这枚镜头是随我手中一台Konica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版Autoreflex T3单反相机一起来的。
这枚50/1.4镜头为7片6组结构,光圈叶片6片,最近对焦距离0.45米。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各家镜头后镜片的镀膜颜色,都是比前镜片的明显和绚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因为后镜片相对于前镜片,距离成像材料更为接近?有知道的同好,还望赐教,谢谢!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我原来一直以为景泰蓝的色调以蓝和绿为主,自从去年来这里实拍过之后,让我的这一想当然完全改变了。所以这里完全可以对镜头进行色彩还原能力的测试。
另外,说句题外话,之前我一直认为景泰蓝是铜胎的。不过前段时间在北京收藏家协会相机钟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门钟表协会副会长常伟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参观了熊氏珐琅,才知道景泰蓝也是有银胎的。所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学无止境”!
下面这条景泰蓝的小鱼,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工艺流程一点也不能少,因此这种小物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小物件都是几十年前的产品了,因为同样的费时费力,现在就不如去做价值更高的大件景泰蓝作品了。
图片的最后几张是尚未制作完成的铜胎景泰蓝作品以及相关的原料。据说这里可以进行现场体验,有兴趣的各位不妨前去一试。
该镜头为Konica单反专用接口,通常被称为AR口,我是通过AR转Nex转接环转接到Sony A7上使用的。
相机还是那台Sony A7微单,相机模式使用A档,也就是光圈优先模式。因为全部图片都是在室内拍摄,所以将相机的ISO设置在了320-500之间,均使用最大光圈F1.4拍摄。所有图片除了加了水印和缩小了大小之外,未进行其它处理。
我的想法是我只进行实拍,但不会给出我对某个镜头的评价。因为所有的评价,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性在内的,容易对他人产生可能的误导。所以,具体的评判,各位还是自己根据图片自己做出吧。当然也有可能各位觉得我拍的照片实在是太烂了,我只能说声抱歉,那是因为我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并不是某个镜头的问题。
作者: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