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是讨论大集体时代的历史功绩,推崇大集体时代的精神,就有人跳出来全盘否定。评论和观点往往让人哭笑不得,很多所谓的高论,其实都没有搞清楚作者讲的什么,五谷之气就一泄而出!
说白了,就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国情,知之甚少偏听偏信;要么,就是没有深入了解和思考;更多是那个时代偷奸耍滑而被打击过的对象,如今,对大集体的恶意抹黑!在当下的中国,言论化自由开放的程度,我一直都是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过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也给美粉梯队,公知粉提供了机会,各种无底线崇拜西方自由化,奢靡拜金主义思想,吸引了太多的年轻人。这些年,粗大壮的高某人,还有前段时间震旦学院的女叫师。这些人都是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播者,他们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会造成多大危害?是不是和全盘否定大集体和大集体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
怀念大集体和弘扬大集体精神,不是怀念苦难,更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怀念一种团结、温暖、相互抱团的互助关系,而不是冷冰冰的利己主义,更不是私有制弥漫下的人与人之间不公平的踩踏,竞争。团结,平等,充满友爱的集体主义使我们从建国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了工业化强国,集体主义更是让我们在历次对外的自卫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有的只是科学的辩证法。普通的老百姓要求并不高,不是在渴望平均主义。普通大众也只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大环境而已。
前面我说过,河南省林县修建红旗渠是大集体时代创造的一项奇迹,遭到一些人的无脑指责,谩骂。但林县人民“守着漳河种旱地,守着漳河没水吃”的历史,只有在党领导下大集体时代才得以解决。单个的小农经济如论如何也不可完成引水工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沟渠,也只能望河兴叹!通过大集体的力量,建成的密如蜘蛛网的水利渠道,解决了林县14个公社,67万人,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1978年,林县的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94亿公斤。正是由于大集体时代,完成的林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改造,才有了今天林州市快速发展的基础。
林县的发展史也仅仅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不过没有宣传而已!这些历史实物和官方数字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再说承包到户,从1980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农民通过土地的确解决了吃饭问题,走向了生活的小康,但是,并没有让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彻彻底底的富裕起来,由于长期农产品价格走低,土地收益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消费需求,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土地撂荒的事,也是时有发生。同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尤其流转给私人种植大户后,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土地流转费都无法兑现的事情也是频繁发生,土地再一次向村集体集中,实行集体化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到底哪种制度对农业,农村,农民才是最好的?我想说的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这两种制度都不能以单纯的对与错来解释。所以,任何问题处在历史的节点来看待,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历史,即使历史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并不能影响符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大集体时代的反思和大集体精神的经验教训的汲取,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理智的交流来探讨,而不是某些人的恶意污蔑和抹黑。真诚的愿意和有思考深度的朋友交流,而不是喷子,键盘侠,杠精无聊的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