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江苏常州此次地震震感范围波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大部分地区,相信不少人在睡梦中都被地震的震感所惊醒。很多人都不敢置信,江苏常州这么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方会发生震感非常明显的地震。那么像这样的地震还会经常发生吗,又会造成什么危害后果呢?借此机会我们在这给大家科普一下地震相关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发生: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100次。所以,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等级与烈度: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3倍。一般来说,静态推算下,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30个7级地震,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就相当于900个6级地震。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无人烟的地方。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用来划分地震烈度标准的是地震烈度表。
我国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最低为一度,最高为十二度。一度时人完全感觉不到;三度时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六度时,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七至八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至十二度为毁灭性的破坏。
电视预警:
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电视地震预警能够在震中正发生地震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通过电视告知民众即将到来的晃动,提醒用户避险,减少人员伤亡。如何看懂电视地震预警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电视地震预警效果有以下几种:
出现大弹窗时:周边发生强震,同时倒计时声音警报也会发出,提醒用户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和震感描述,并提示人们做好避险、逃生准备。
出现小弹窗时:电视所在地周边区域发生小地震,通过小弹窗告知地震预警信息。
出现小弹窗,内容为科普时:主要是进行一些关于地震预警科普,不属于预警提示。
此次江苏常州的4.2级地震提醒了我们,地震并不是只会发生在大家脑海中所认为的区域。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大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关注与学习,正确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提升自身抗灾自救能力。
素材来源:中国地震局官网、慧眼看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