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产职业剧是烂剧重灾区。
近期几部新剧,再次印证了这个说法。
《你微笑时很美》误读电竞行业,评分一度跌至2.9;
《你好,火焰蓝》不尊重消防员,收获大片一星差评;
《爱上特种兵》打着军旅的幌子谈恋爱,喜提4.4分……
就在我以为,国产剧的底线已经不能更低时。
又有一部新剧,刷新了我的认知。
它竟然对「缉毒警察」下手了——
《不说再见》
乍一看,这部剧相当有排面。
海报右上角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大型缉毒电视剧」。
再看班底:
总监制郑晓龙,代表作《后宫·甄嬛传》《金婚》;
文学顾问李晓明,代表作《大腕》《过把瘾》《搭错车》。
两人共同创作过《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故事》等多部经典。
妥妥的正剧啊!
没成想,上线20天,收视垫底。
豆瓣高赞评论,一水的差评。
正剧变闹剧,问题究竟出在哪?
剧中,男主刘远文(任嘉伦饰)是一名缉毒警察。
他被组织要求,以卧底身份孤身打入敌营。
目的在于接近毒贩,最终阻止新型毒品流入中国。
缉毒题材 卧底人设,就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
但同时,也暴露了最大的硬伤——
对缉毒警察的刻画毫无真实感。
这首先体现在,剧中的缉毒警察缺乏专业素养。
刘远文一开始以卧底身份出现时。
他对周围环境毫无警觉,居然双手插裤兜,悠然走近酒店。
当看到旁边有炸弹时。
他既没有想方设法拆除炸弹,也没有呼叫外援。
而是轻松地与毒贩谈起筹码,打听消息。
最后他是怎么拆除炸弹的呢?
没有询问拆弹专家的意见,也没有仔细研究线路。
简单粗暴,一把拔掉了所有线,然后把它扔进了水里。
要知道,该水域船只十分密集,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可见,男主对周围环境缺乏基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危机意识为零,做事莽撞不计后果。
哪里有缉毒警察的样子?
而且,作为卧底,他连基本的反侦察意识都没有。
第一次和毒贩见面后,居然出门左转就去和组织接头了。
没有注意自己是否被跟踪,也没有故意绕路。
放在现实中,他的卧底身份肯定暴露,还会拖累组织。
「好在」这部剧里的毒贩也全员降智。
刘远文在错漏百出的情况下,依然顺利取得了毒贩的信任。
可即便身处敌营,他也没有一点防范。
一次在开车路上,他遇到了女主欧可欣(张钧甯饰)。
对方二话不说上车,要求刘远文帮自己追一辆摩托车。
刘远文明明不认识她,但是却轻易答应了她的要求。
还为了她,又是闯红灯又是超速。
最后车子没油,还被交警扣了车、查了身份证。
身为卧底,此时,他是以一个假身份潜伏在毒窝里。
他交给交警的身份证是假的。
他被交警扣留的车很可能藏有毒品。
整个过程,哪怕一点纰漏,都会导致任务失败。
潜伏在毒贩身边时,刘远文也是毫无警惕心。
时不时陷于对女友的怀念中,以至于忘记外界声响。
甚至电话响了都要旁人提醒。
这可是卧底工作的大忌。
除了男主之外,剧中其他的缉毒警察也智商下线。
就拿这位女警来说。
她在酒吧里执行任务,因为被人纠缠,不慎将包掉在地上,露出了里面的手枪。
要不是有人及时帮忙善后,她早就败露了。
还有一次,她拒绝服从命令,干扰了整体行动。
直接导致任务失败。
这样没有职业素养的警察,是怎么选进来的?
剧里给出的解释,叫人大跌眼镜——
在选拔考试时,组长居然故意给该女警放水,让她顺利得到了这次机会。
如此严峻的工作,竟被当作儿戏。
可见编剧对缉毒警察的工作状态缺乏基本认知。
缉毒警察都是经历层层选拔,实力过硬的人。
因为他们要面对世界上最贪婪、凶残的罪犯。
孙俪在《玉观音》中饰演过缉毒女警。
忍辱负重的艰辛,对毒贩恨之入骨的情绪,才符合缉毒警察的形象。
电影《门徒》呈现了缉毒警察危险的工作状态。
一名督察的手被毒贩用铁锤活生生敲断。
这不是电影的艺术夸张。
《人民日报》官博曾报道过一名缉毒警察的真实经历:
追捕毒贩过程中,这位警察被拖行了几十米远,右臂被生生打断。
刀子从脸颊捅进去直接捅到了眼球。
《不说再见》对缉毒工作的认知错误,也体现在另一个问题上:
强行给缉毒警察安上感情线。
上文提到的女主欧可欣,其实也是一名卧底缉毒警察。
同时,她还是刘远文的未婚妻。
因三年前一场意外,她在组织的帮助下假死,并整容成毒枭的女儿欧可欣的模样。
起初,欧可欣没有告诉刘远文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里很容易理解。
毕竟,知道真相后,如果不小心流露出真实情感,会引起别人怀疑。
可是欧可欣却有意无意疯狂暗示自己的身份。
她要求刘远文陪自己逛街、吃街边摊。
明明两个人都是卧底警察,都在执行极其紧张重要的任务。
然而,他们却在工作时间谈情说爱。
欧可欣总是在举手投足之间,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刘远文则经常神情恍惚,产生错觉,深陷入回忆中。
要知道,卧底警察的工作,严肃又危险。
更何况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毒贩。
每天行走在刀尖上,如履薄冰。
哪有时间情情爱爱?
即使有感情线,也应该是深沉、无奈、隐忍的。
就像《潜伏》中余则成和翠萍一样。
但剧中表现出来的男女情爱,完全是直露而肤浅的。
生生把缉毒剧拍成了偶像剧。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
男主身为缉毒警察,居然和毒贩卖腐。
剧中有一名毒贩,曾被刘远文搭救,捡回条命。
便心怀感激,欣然拉他入伙。
他对刘远文伪造出来的身份没有任何怀疑。
当天就喝了交杯酒,视他作心腹。
从此之后,两人关系火速升温。
上演了一系列基情桥段。
清晨,毒贩为男主做爱心早餐,还问他:「我贤惠吗?」
菜谱源自「为爱人做早餐,九百天不重样」。
工作时,毒贩奉他为军师,万事听之任之。
抢地盘时,别的小弟在揍人,而毒贩居然在给刘远文烤肉串!
吃饭前,毒贩贴心地为刘远文擦手。
饭太烫,毒贩还吹凉了再喂他……
把缉毒警察和毒贩组成「CP」,已经不仅是「刻意卖腐」的问题了。
它不仅侮辱了缉毒警察这一职业,还有美化毒贩的嫌疑。
总之,突破了观众的底线。
一个卧底警察,深入敌营。
取得敌人的信任,建立情感联系,这的确是有必要的。
可是这样的情感关系,根本不可能基于百分百的信任。
它必然充满着试探、怀疑、暗中角力。
正如《无间道》,无时不刻都在营造紧张感。
在现实中,卧底警察想要赢得毒贩的信任,异常艰难。
相处过程中,一刻都不能松懈,否则就有杀身之祸。
卧底警察宋名扬,是国产剧《生死英雄》的原型。
他在访谈里回忆道:一次卧底行动中,所有人都在吸毒。
他一犹豫,枪口就抵在他后脑勺了。
他只有假装享受吸毒,才成功打入贩毒团伙。
因此他犯上了毒瘾。
因吸毒时间太长,始终没能戒断。
最后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身体每况愈下,无法正常工作。
才三十多岁,就被迫退休,最后患上抑郁症。
这才是真正的缉毒事业,盛满了无数英雄的血与泪。
其实,缉毒题材影视剧,在创作层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一方面,它自带鲜明的矛盾冲突作为剧情推动力;
另一方面,有大量的真实案例资料可供参考。
只要能做到「尊重现实」,便已经是一出好戏。
国产剧中也不乏成功案例。
《湄公河大案》,改编自2011年发生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的中国商船遇袭案。
在这部剧中,就有一对卧底警察夫妻。
他们的女儿死于大毒枭之手。
夫妻俩含恨忍痛,忠诚履职。
他们的感情是克制隐忍的,始终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面对阴险狡诈的毒贩,稍有不慎,就面临生命危险。
2016年,根据同一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
同样以真实的力量震撼了无数观众。
影片中,处处充满危机、杀戮和血腥。
毒枭个个残忍、暴戾。
在枪杀中国船员时,他们强迫受害者下跪。
子弹从45°射出,为的是避免跳弹情况。
这才是缉毒警察所要面对的环境。
优秀的缉毒影视作品,都对这一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缉毒警察的日常,主创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孙俪在《玉观音》开拍前,去了云南缉毒一线体验生活。
不仅练就了射击等一套警察的基本功,而且亲身体会了禁毒工作的艰巨与残酷。
《湄公河大案》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相对应的原型。
剧本主创人员多次深入一线,采访相关公安民警,体验他们的生活。
最后,剧作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湄公河行动》的导演林超贤则带领团队筹备了三年。
他们收集了大量资料,走访了真正的缉毒警察,到金三角当地取景,与居民交流,跨越多个国家。
来源:凤凰娱乐
他们的付出,是出于对作品的负责,更是对伟大的缉毒事业的尊重。
反观《不说再见》,打着缉毒题材的旗号,编造偶像剧桥段。
剧情错漏百出,主人公全员降智。
恋爱戏喧宾夺主,缉毒戏一塌糊涂。
侮辱了观众的智商,也侮辱了缉毒事业。
对于这类不走心的圈钱烂剧。
广大观众已经用收视率表明了态度:
底线不能逾越,烂剧休想得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