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些电视自媒体开始唱衰电视。
招商无力、贷款发薪、团队离职,爆出卫视产业化背后的各类辛酸,也真是一出好戏。
梅丸君简单归结一下,文章指出可能压死电视的几根“稻草”,分别是这四个:
一是小鲜肉。明星片酬高涨,电视台承受不起。案例是最近屡被批评的“天价小鲜肉”。
二是广告主集体从电视转移。案例是某名字里有个“江”的卫视做了个音乐节目录了好几期等了三个月都没招到商。
三是视频网站依托BAT有钱,而电视没有。
四是电视台人才流失严重。案例是昨天媒玩写的芒果台《歌手》导演团队的离职。
每一个都有佐证,每一个都是致命的。文章旗帜鲜明地说,电视台继续下去,就会沦为播放器。
这的确是电视台面临的危机,但却缺少了更多材料,来告诉大家其他市场力量所面临的问题,也许它们,还并不只是电视台的“四面楚歌”这么简单。
就拿视频网站来说吧。视频网站的核心是平台,技术才是它们崇尚的核心力量。大量的内容是依靠资本投入而产生的。
参照近三年的媒体报道,爱奇艺、腾讯视频分别依托百度和腾讯建立起内容、技术和资金的“平衡仪”,但他们至今仍在亏钱。
而这种技术为本、资金为材的发展模式,一旦在资金链上出了问题,就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乐视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作为独播综艺曾经的代表力量,今年以来,乐视再也无力承担卫视综艺独播。为人看好的乐视体育也接连失去了亚足联和中超的版权。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视频网站并没有形成新的内容增长极。
即便从视频网站培养的自制团队,也在努力寻求完成了市场化。比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离职后创办的“米未传媒”形成了网络综艺风头正劲的制作力量。
仔细分析走入市场的制作团体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流入了内容公司,而不是想象中的视频网站。
市场资源最集中的,不是视频网站,而是大量的制作公司。他们掌握了内容资源、产业资源,在终端选择上又有灵活性。既可以为电视综艺量身定制,也可以在政策规制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投放网络平台。
借鉴影视剧的产业化进程,综艺走向制播分离,也很有可能会和影视剧类似的道路——依然把电视播出作为仪式化传播最优先的选项。
随便调取一个周末的网络播放量,来自电视台播出的综艺内容,和网络自制综艺不在同一个量级。
数据图表来源:@Vlinkage
也就是说,虽然电视的日子的确大不如前,但是内容市场也并没有形成一个新的有突出优势的增长极,电视仍然是这个市场最高效的传播平台。
唱衰电视的同时,也请审视一下各大平台自己。你看,当韩剧韩综被限制过后,最大的内容播出平台,仍然还是电视台们。
电视这个播放器,可不是仅仅是播放器,它还有一份隐形价值,叫媒介仪式感和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