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张鲁一,高圆圆等主演的都市剧《完美伴侣》播出很久了。这部剧从名字来看就是走的都市偶像剧的路子,由于演员阵容强大加上前几集的故事剧情还不错,所以现在评论上面还是不错的。
这部剧还是不同的,因为它就是一部都市言情剧,这和都市偶像剧一样。人设,背景设定和故事剧情怎么高富帅,不接地气并没有问题。但是结束的《小敏家》,之前的《小别离》《小欢喜》,甚至是《三十而已》等大女主都市剧都是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但是它们反映不反映现实嘛——
我们现在只要说到国产都市生活剧,就会像武侠剧和仙侠剧一样怀念过去优秀的作品,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下称《张大民》)和《马大帅》等等。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现在再也拍不出《马大帅》了?
《马大帅》《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何好?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文化作品内核的表达是和现实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导致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相关的,说白了文化娱乐是群体意识的一个反映。
《张大民》1998年播出,反映的是北京大杂院里平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北京土著,正在上映徐峥的《爱情神话》可以看作上海土著在新时代的生活故事。《马大帅12004年开播,反映的是东北马家堡子和当地县城的故事。
《三十而已》2020年开播的,这是新时代上海大都市三个女性家庭的故事,《小欢喜》《小别离》《小敏家》系列则是2015年、2019年、2021年三个北京中产家庭的故事。
我们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去看,你就会发现作品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张大民》《马大帅》是中国规模城市化之前的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只是前者是首都北京土著,后者是中国县城和农村人的家庭生活。
《三十而已》到《小敏家》是2010年后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过后,大量涌入北上广深等大都市的新中产阶级(国产都市剧里北京,上海为主),只是主角的身份比较复杂。有本地土著、有商人、有官员、有顶级职场精英和工薪上班族等等。
《张大民》《马大帅》等剧里的“穷人”拍得好,甚至从文艺内核来讲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除了影视从业者更有艺术节操之外,另一个原因是那时中国城市化的程度不高,没有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城市精英阶层和工薪阶层。
2000年中国农村和县城还有大量的人口,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还处在“密集型工厂”的年代,内地观众看的内地都市剧自然也是《马大帅》《张大民》了,那时能拍大城市中产阶级,都市精英的都市偶像剧,都市言情剧,都市职场剧和都市豪门剧,自然也是率先城市化成功的港台占据了。
台湾偶像剧和言情剧,香港各种各样的职场剧和豪门剧。
中国观众看港台都市剧有一种对大都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2010年左右随后网络时代对于欧美日韩都市剧向往是一个道理。我个人青少年时期看港台都市剧里的生活水平总,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一种迷幻的感觉。
2015年后,随着内地城市化越来越深入,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实时各种事件引起的观念变化。其实港台都市生活水平某些方面仍比内地大城市要强,但内地观众对于港台生活水平开始处于平视、或者调侃的状态。
与此同时,港台都市剧在内地也越来越不火了,当然港台影视产业的衰落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毕竟观众熟悉的内地故事更亲切一些。
不过,这几年港台都市剧开始以小而精的方式出现,尤其是2018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过后这种现实题材的都市剧。这和《三十而已》等内地现实题材的都市剧正好形成了一个镜像,原因是什么呢?
《三十而已》《小敏家》泛滥?国产都市剧里为何不再有“穷人”任何流行文化的表达都是现实里的人民群众的意识反映,如果产品没有受众?那这些产品生产出来谁来消费?所以,《张大民》《马大帅》和《三十而已》《小敏家》反映的不是一个时代的故事,电视剧的角色反映的也不是一个阶层。
《张大民》90年代末期中国大都市北京土著的普通生活,《马大帅》是21世纪初期县城和农村普通人的生活。《三十而已》和《小系列》基本上是电视剧播出时间现实平行的(加上拍摄顶多早一两年),反正是21世纪后20年大规模城市化后的都市精英,工薪阶层,也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家庭。
因为时代不同,从内核上讲大家面临的生活困境,家庭问题必然也有所不同。问题是前者却非常的接地气的,《张大民》就是现实主义,《马大帅》甚至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三十而已》《小系列》却是实打实的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洒狗血,问题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是2010年后伴随新资产阶级之下的影视圈,与“流量经济”式的商业操作模式导致的结果。
2010年之前的国产都市剧不提,和古装剧,谍战剧,年代剧等剧集一集经典很多。2010年后中国进入了“流量经济”的消费时代,都市剧除了《回家的诱惑》现在回想起来并没有多少优秀的爆款作品。
这个新时代国产都市剧的爆发,和古装剧、谍战剧等内地老牌剧集一样。还是脱离“山影”的内地严肃剧团队的正午阳光转型开始,当时《琅琊榜》改变了古装剧的生产模式,《伪装者》改变了谍战剧的生产模式,2016年的《欢乐颂》也改变了都市剧的生态。
影视剧终究是文化商品,最终的目的都是赚钱,一件商品借鉴市场成功经验规避市场风险是常规操作。后面的《我的前半生》的婚恋出轨情节,正午阳光的《都挺好》深化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小别离》开启了中产阶级亲子教育和婚姻家庭的问题。
最后我们会发现这几年的都市剧几乎全面在学习这些成功都市剧的经验。樊胜美有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的问题,我们的电视剧也有啊。苏明玉父母重男轻女还有极品父亲苏大强,我们的剧也有啊。
其它现实问题诸如教育,房价,婚恋问题,家庭困境和职场困境等等。
如果哪部剧成功了大家就跟着在用,打着旗号搞噱头,很少有几部剧真正地在讨论这些问题,更不用提这些剧所谓的现实困境很多本来是穷人的问题,结果全安在中产阶级和新资产阶级的头上了,很多角色人设和剧情结合起来甚至挺搞笑。
这一套本质上和“偶像选秀”火爆时的操作没区别,如果说唱火搞说唱,国风火搞国风一样。然后花钱去砸综艺舞台和宣传,热搜、炒作流量,再用打榜方式割韭菜。选出来的偶像团队的售后都不管,何况成体系的培养?
这和流量经济那套很像,只是小鲜肉太过辣眼睛让观众反感。这种现实题材的都市剧更有欺骗性,商业模式也更成熟。虽然每次观众都在诟病,但是每一次有阵容不错的剧播出都很火,所以就在不停地生产。
狗血,原生家庭和散播焦虑?2021年这些都市剧里有真正的“穷人”这几年真正有穷人的国产剧其实大概分成三类,前者就是很多人骂“审核”的官方站台的主旋律,《山海情》这些扶贫剧就有穷人,另外《大江大河》这种创业剧也有穷人,这事儿还真挺奇怪的哈,另外就是各种各样的警匪悬疑剧了。
不过,这三个题材不讲了,可能很多人更关心都市剧里面有没有穷人呢?答案是都市家庭剧,都市生活剧穷人多了去了。但是那种主流大投资顶级剧集较少,能提的大概就像是张嘉译,闫妮那部《装台》。
至于都市职场剧和现实主义都市剧,这两个题材在主流国产剧一直拍得很烂。这两年倒是出了《平凡的荣耀》和《理想之城》两部还算不错的,但是悬浮和穷人生活不接地气上也有展现。真正展现现实主义还不错的国产都市剧,2021年倒是出了两部小而精的作品。
一部是《我在他乡挺好的》,电视剧描述了四个女主角,从遭遇各种生活压力自杀的好姐妹胡晶晶作为契机,我始终认为这部剧有点高开低走的意思,而且也有很多偶像剧的处理模式,但和其它现实主义题材剧相比有一定的进步。
另外就是2021年年底陈正道导演的《爱很美味》,这部剧三个女主角,现实主义,两性婚恋和职场问题。感觉这和元素上和市场上其它狗血国产都市剧都撞了,但结果证明不堆砌现实主义元素,把工薪阶层的生活,婚恋和职场问题拍得接地气并不难。
当然,这两部剧还是有点太小而精,像是甜点而不是主流剧集。而且整部剧的表达做不到《贫嘴大张民的幸福生活》里面用一个家庭全景式展现90年代末的北京生活,更不用提《马大帅》20世纪初中国下岗潮东北式的魔幻现实主义。
我认为表现2000年到2010年这个时代脉络的作品,电影就是贾樟柯,音乐上是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摇滚,这个电视剧的话《马大帅》必须榜上有名。如果说《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是中国现实主义摇滚史诗,那《马大帅》就是东北魔幻主义史诗。
这两部都市剧相比之下都太嫩了,听说《爱很美味》可能要拍成系列剧。如果能拍成系列剧这个质量不崩还能节节攀升,那它很可能就是反映新时代中国大都市女性婚恋和职场问题的代表剧集,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当下整个国产文艺产品的问题都是上有审核限制尺度,深度和题材多样性。而新资产阶级的影视剧的不接地气和“流量经济”操作是大趋势。在生态不能改变就会反复生产这类产品,如果改变了才有可能诞生新时代的《马大帅》吧。
但现在明显不太可能看得到,最后希望国产影视剧越来越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