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排名第一的电饭煲(日本排名第一的电饭煲多少钱一只)

排名第一的电饭煲(日本排名第一的电饭煲多少钱一只)

更新时间:2021-12-01 04:05:21

还有4天,第130届广交会将正式拉开帷幕。60余家中山企业代表正紧锣密鼓地布置展位。

在芸芸参展商中,有一位来自“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中山东凤的“尖子生”———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下称“伊莱特”)。伊莱特是国内多家龙头电饭煲品牌的主力代工商,电饭煲年产量超2000万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饭锅出口国。全球有70%-80%的电饭煲来自中国。而伊莱特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出口量前3的智能电饭煲供应商。” 伊莱特副总经理李成武说。

在大品牌云集的小家电产业森林中,伊莱特鲜有高调亮相。但它却凭借创新的研发能力、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成为电饭煲生产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逐渐颠覆外界对家电代工企业“模仿抄袭、低端粗放”的传统审视。

伊莱特

海外市场的第一桶金:

俄罗斯“电饭煲”

位于东凤镇东海5路交叉路口的伊莱特,占地30多亩的厂区用地极为集约。从路边望去,其貌不扬的一家工厂,每月光生产电饭煲近200万台,年销售额超20亿。作为不少龙头品牌电饭煲的主力供应商,今年伊莱特的外销内销齐头并进,产品远销全球。

“从欧美、日韩、俄罗斯再到东南亚,我们是全球电饭煲市场的供应商。尤其在俄罗斯电饭煲市场,伊莱特产品占比70%。” 李成武说。

换句话说,10台俄罗斯电饭煲中,有7台来自中国。

早在2013年,伊莱特已成为俄罗斯电饭煲市场的‘老大哥’。而恰恰是俄罗斯“电饭煲”的市场火爆,让十余年前的伊莱特在海外市场挣下了“第一桶金”。这家普通的代工企业,转型成为一家以ODM为主的小家电龙头生产企业。

2013年的俄罗斯市场成就了伊莱特。

2013年以前,以面包为主食的俄罗斯人对电饭煲的需求非常小,俄罗斯电饭煲的市场规模长期维持在几千万元左右。“有一天,一个生产电暖气、电风扇的俄罗斯客户带着数万台电饭煲生产订单,在国内寻找产品定制化服务的供应商。” 李成武说,“起初,我们都误以为他是骗子,但事实却颠覆人的想象。”

在一片争议声中,伊莱特铤而走险,谈下了这个数万台的电饭煲订单。

为一探究竟,李成武及其团队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展调研。在俄罗斯客户的厂房内,伊莱特团队并没有找到电饭煲生产线,更没有找到电饭煲产品的卖场。没有厂房也没有销售渠道,这让李成武心中没了底。

但穿过厂房,他们径直走入内部,却发现:3个俄罗斯大厨正在研究电饭煲。

“他们在研究电饭煲能做什么菜式,他们要把电饭煲的产品功能扩大化。小小的电饭煲不仅要做饭,还能做菜。”李成武说,“他们还研究出一本厚厚的菜谱,菜谱中汇集了300种用电饭煲制作菜肴的方法,其中,做米饭的菜式不过十几种。从酸奶到做蛋糕,各式各样,花式层出不穷。”

伊莱特工厂

在俄罗斯,电饭煲不叫‘饭煲’,叫多功能锅。它综合汇聚了压力锅、炖锅等多种烹饪器的功能。

见状,伊莱特组建了专属的项目团队,与俄罗斯客户紧密对接、配合,深度开发产品。凭借创新研发、生产制造能力,伊莱特为俄罗斯客户定制了一款能实现“多功能烹饪”的电饭煲。

2013年,在火爆的美女厨房推广、电视购物带动下,多功能电饭煲在俄罗斯市场的需求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市场订单呈“爆发式”增长。

“订单暴涨,以至于在2013年的广交会上,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厂商都在寻找饭煲,供不应求。”李成武回忆,那一年,伊莱特的员工顾不上过春节,工厂超负荷运转。为了交付订单,俄罗斯客户以10倍价格大量销售伊莱特的多功能电饭煲,甚至用10万美元加班费,留住返乡过春节的伊莱特员工。销售高峰期,俄罗斯客户用飞机空运100个货柜运载电饭煲。电饭煲的出口运费一度比电饭煲的出厂价还高。

伊莱特工厂

2013年,伊莱特电饭煲生产线产能翻了3倍,从30万台/月扩能至100万台/月。为满足扩能,伊莱特在6天内简单置办了一家全新的注塑厂。“2013年伊莱特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其中出口俄罗斯的电饭煲订单达8亿元。”李成武说。

抓住俄罗斯市场伊莱特“华丽转身”,2013年,伊莱特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电饭煲的供应商,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

“在开拓俄罗斯市场后,伊莱特探索出一种合作模式——为每个优质客户组建大客户项目组。了解客户需求,跟着客户走,与客户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这让伊莱特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口碑。”李成武说,销售额从2012年的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亿元,“紧跟客户需求”是伊莱特多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隐形冠军”身后的产业链布局:

17秒组装一台电饭煲

在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货车进出厂区,生产原料和成品的叉车来回穿梭与仓库和生产车间内。

一台家用电饭煲由数十上百个零件组成。在伊莱特总装环节,生产组装一台电饭煲,最快用时仅17秒。

这是近年来,伊莱特生产制造智能化的缩影。

在企业内部,伊莱特事业部及工厂车间多达20余个,人员多却带来了沟通成本高、人为统计数据“失真”等问题。车间生产靠人工经验。一个加急的订单可能导致生产部门出现短期“混乱”。一系列由于信息不畅通带来的损失难以挽回。

“所有信息都是滞后,年底财务一算,又没赚钱,哪里出问题,大家都说不清,严重缺乏数据支撑。”李成武说。

伊莱特工厂

在企业外部,公司与上游供应商好比一个个“孤岛”,甲方不知道乙方生产需求,乙方不知道甲方生产的状况,下订单全靠电话、QQ、微信,全凭人的过往经验判断备货和送货,工厂提前备货,供应商提前送货,供应商送货还要抢“地盘”存放,仓库一年到头满满当当不够用。表面看,供应链上每个企业都生产得“红红火火”,到年底一盘算,才发现每个人仓库都积压了大量的“呆滞品”,不赚反赔影响盈利。

2016年底,伊莱特企业高管团队痛下决心,启动了信息化改革,向智能化工厂转型。整整2年,信息化改革彻底改变了生产现状。坐在办公室,李成武打开手机终端,就能看的每个事业部的订单情况、每条生产线实时排产和生产情况。从工厂的实时情况到日报、周报、月报、曲线图、数据分析图,这让李成武对各部门的生产情况了如指掌,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供应商也使用上了同样的系统,这让供需情况清晰可见。

伊莱特工厂

2019年,伊莱特向“智能化工厂”迈进了一大步,正式投用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经过智能化赋能的生产线实现大提速,工厂一个月最高峰时能生产200万台电饭煲,效率翻倍。

“定制化的智能生产大楼结构,让每一层楼的楼高都不同。以空间服务生产,最大限度释放智能化生产线的潜能。”李成武说。一楼注塑车间实现全自动,从入料到成品处理无需人工操作,注塑效率翻倍。二楼冲压车间的十多个生产环节全部整合到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让人工成本减半。三楼总装车间内,一个电饭锅从电路板到装配成型,最快用时仅17秒。

“在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销售往往是价值最高的两环。而制造环节往往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但伊莱特却格外重视制造。”李成武说,因为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信息化是未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将为企业带来产品质量精品化和成本控制精准化的改变。

从去年的复工缺人、生产链断裂、内销爆单、出口反弹,再到今年的原材料涨价、海运缺箱。这两年是家电制造业正在经历外部环境最急剧变化的时期。“当整个小家电行业面临共性难题时,大企业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更高的抗压能力,小企业将迎来行业优胜劣汰,重新洗牌。”李成武说。

伊莱特工厂

面对巨大的市场波动,伊莱特正在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延伸。2个注塑厂、3个冲压厂、1个线路板厂、1个压铸厂……伊莱特投资建设专用件厂房遍布东凤。

“过去,自建及合资建设专用件配套厂房,能保证企业关键零部件的最优供应,精准控制生产成本。不断扩大的制造规模也增强了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李成武说。

从自建电子厂到投建空气炸锅生产线,再到收购烤箱生产企业,伊莱特正通过收购、兼并优质项目扩大小家电生产品类及生产规模,抵御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朝着小家电产业巨头迈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图片】南方 资料图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