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电饭煲锁扣坏了怎么修复(电饭锅锁扣坏了怎么处理)

电饭煲锁扣坏了怎么修复(电饭锅锁扣坏了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2-04-05 13:31:18

中山中路74号,是一间其貌不扬的沿街店铺。门头没有挂店招,一顶巨大广告伞,遮挡掉了门面大部分。只有在门前站定,视线绕过撑开的伞面稍稍向左移,才能看到唯一标显店铺身份的字样:“要开锁找中联”。老松江人几乎无人不知这里。公牛牌房门锁套件、丰收牌9472插芯门锁、长虹牌遥控器……三十载春去秋来,相邻店铺几易其主,唯有这家店主从未换过。坚守至今,店主说,每次为顾客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结下一段善缘。

拥有最强大脑的组合

经营店铺的张国馨和杨燕敏,是一对古稀之年的夫妻,人称“张师傅”和“杨阿姨”。早年间,杨阿姨在松江县综合服务部上班,身边聚集了一批修伞、敲铁皮、编织竹制用品、修理农机的手工艺人。杨阿姨的岗位是“做白铁”,听着像是纯粹体力劳动,实则不然,两块铁皮的卷度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能卡住,技术要求高。长期磨炼成就了一双巧手,家人穿的鞋全部出自她的双手。张师傅虽然在别处上班,动手能力倒要略胜一筹。年轻时去单位接杨阿姨,他都会顺带着干点活补贴家用。

张师傅还是实打实的机械迷,业余时间全部扑在了自学研究上,会自己买配件实践。据说,松江的第一台落地电风扇就诞生自他手中。“单位派我去市区采购,路过橱窗看到里面有台落地电风扇,觉得特别精致。那时候其他地方还没有呢,我盯着看了好久,打算回家就做一台。”电扇马达里的定子,外面买不到,他只能自己做。一圈一圈绕铜丝、一层一层包绝缘体,用蜡线缠住,固定住铜丝。“一共要绕主副两套线圈,因为启动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磁场产生扭力,然后带动转子。”张师傅回忆,从买书啃书开始,到一样样凑零配件,再到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组装,前前后后花了一月有余,最后真的被他做出来了。从1976年到2021年,这台年近半百的电器依然运行良好。

破釜沉舟重掌自己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师傅所在的单位遇上了全国第一批下岗潮,几年后,杨阿姨也待业回家。经历了迷茫和失落,夫妻俩最终决定盘下一家店铺,利用手艺谋生,重掌自己的人生。

投入毕生积蓄和亲朋外债,于这对老实本分的夫妻而言,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可是人生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看到了路才往前走,而是走着走着,于是看到了路。这条路的名字叫做不服输。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宽裕,东西坏了习惯修修补补。今天送精钢锅子托个底,明天锅子的把柄松动了来固定,店里逐渐积累了稳定客源。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种类繁多的小家电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搞不定“新式武器”来求助的客人络绎不绝。电饭煲、电水壶、电风扇、取暖器,主营范围从维修五金件拓展到了家用电器,精湛的手艺加上为人谦和,积攒起他们的口碑,也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信心。走着走着,夫妻俩迎来了胜利曙光。5年后,他们还清所有债务,置换了隔壁一间更大的,就是现在这家店铺,之后再没换过地址。

多年来,店里的配件库存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外间,一排排顶天立地的货架堆满各式物品。为了便于取拿,不常用的就被搁置到里间。若外人进来多半要迷路的,可对他们来说不是个事,上万种规格,再冷门的配件,都能秒速找出来。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飞速,不少配件因为商品停产尘封已久,可店里一直没有处理。“万一哪天有老人家里的老物件坏了拿来修呢,现在市面上哪里还觅得到?”看着经年累月打造的库存城堡,老两口感到踏实。

顾客成为几十年的朋友

进入新时代,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国民生产力也大幅提升。年轻人很少有老一代人的修补习惯,东西坏了直接买新的,来店里的还是原来那批顾客。只是一晃经年,白霜染花了两鬓青丝,年轻脸庞也布满了时间褶皱,一些当年偶然路过的顾客,与老两口成了几十年至交。

修理业务与日俱减,而配钥匙、开锁的业务需求一如既往。夫妻俩分了工,男主外女主内,杨阿姨守着店负责来店客人的业务,张师傅守着电话随时准备外出服务。每天上午7点,杨阿姨早早到店开门营业,晚上吃过饭才打烊回家。

家住景德路的陈阿姨,有天开完邮箱后,丢失了一大串钥匙,到处寻找全无影踪,于是找到张师傅。张师傅二话没说立即来到陈阿姨家中,不声不响地干起活来,不到一小时,把所有钥匙给配齐了。等陈阿姨去找他要付钱时,他早已回店去了。还有次一户人家锁门时操作不当,误将半截钥匙裂断在楼道防盗门里,全楼20户人家叫苦不迭。正在附近的张师傅拿起工具就赶过去解决了。没怎么花时间,又都是相熟的老人,张师傅怎么都不肯收钱。

辖区里的92岁老人周师增,可谓看着这家店“长大”,对夫妻俩赞不绝口。“手艺好,松江地面上再找不出第二家了。态度好,是我见过最好的师傅。”老人告诉记者,店里有个规矩,凡80岁以上居民只要带着社区服务优惠卡,一律不收人工费,特殊困难家庭可享受同等照顾。

店里固定电话开通了呼叫转移功能,没接到的电话都会转到张师傅手机上。他从不关手机,半夜三更出门开锁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是白天出门忘带钥匙的夜归人,有时候是赶夜路丢了钥匙的人,他总是随叫随应。前两天台风来临,一个顾客开着门在屋外办事,不料一阵风来把门碰上了,张师傅风雨兼程赶到现场救急。

守的是店更是初心

锁具之于张师傅,既是玩具更是朋友。面对一把把紧闭的锁,蛮力失去了用武之地,唯有最精确的感觉才能“破译”,当指尖同时猜出弹子和弹簧的密语,就是打开的瞬间,可意会不可言传。几十年的实践锻炼,一般锁都不在话下,某常见品牌的房门锁,10颗弹子5根弹簧,他用两根铁条,花十几秒就能打开。

张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也是有口皆碑的“服务明星”。他的服务对象早已不再局限个人,一些地区的银行、邮政、保险网点,甚至人员进出需要严格审查的机关单位,都指定张师傅上门。一个个热线电话,一声声急切求助,使他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收获了被需要的幸福感。

也有委屈的时候。凌晨一点多接到电话,说是保险柜打不开了,地址在城的另一头。保险柜打不开应该不着急,要不等天亮了?对方不依不饶,坚持要张师傅上门。可待他穿戴好,骑着摩托车赶过去,都快进对方小区时又接到电话:“已经打开了,你不用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收费呢?“在对方看来我什么事情也没做,还收什么费呢,能够客客气气打个电话来告诉已经算好的了。有时候到了人家家里才知道,钥匙找到了。”任谁听了都感到愤愤不平的事,张师傅一句“算了,习惯了”就过去了。

有时相熟的顾客前来店里并非有业务相求,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来聊天解闷。尤其冬日里,晒着暖阳叙叙家常,是老人为数不多的舒心时光。后来,夫妻俩干脆在店门前摆放几只方凳,专供老人休息。店铺门口有张不起眼的红色铁皮——“公用电话”,记录了一段家庭电话未普及的历史。杨阿姨说,如今,偶尔还有路人上门借用固话,多是手机没电又有急事的,“看他们打着打着眉头舒展了,替他们高兴”。网购时代,老两口“兼职”快递代收员,只不过是免费的。租住在附近的年轻人白天上班,快递员打不开老式公房楼道的铁门,就把快递寄存在他们店里。有时寄给楼上老人的快递,急急忙忙赶时间的快递员也会扔到店里,杨阿姨空着就送上去,顺便陪老人唠上两句。

相敬如宾携手半生风雨

这些年,上门生意越来越冷清,旁人都劝他们把店关了。子女也说,一辈子守着店没出过门,趁还走得动出去玩玩,租金都比现在收入高,又轻松。可老两口舍不得,他们说现在吃穿不愁,仍然开着店铺是想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民众,帮人解困,从中获得的快乐远大于赚钱的乐趣。

采访过程中,张师傅和杨阿姨始终笑呵呵的,神情举止,透露着历经岁月洗礼后的韧劲和智慧,给人沉静的力量。相比个人时代印记,他们的相处之道更令人印象深刻。不出门时张师傅会在店里,修理电器或者拆点小玩意儿把玩。杨阿姨挨着他坐在小桌旁,时而用刚烧开的水加满杯子,然后盖上盖,“他的胃不好,要喝温的”;时而看一眼老伴手中的情况,递过去刚好需要的工具。店里来了顾客,拿出一只电饭煲让他们看看,杨阿姨边往里屋找工具,边询问:“用某某型号的某某东西吧?”张师傅只轻轻“嗯”一声,接过手,操作起来。

在杨阿姨眼中,张师傅是最聪明的人,不然怎么能手工造出一台电风扇呢?不仅聪明而且热心肠,两个人的姻缘就是因为张师傅经常上门帮忙结下的。杨阿姨拥有超强记忆力,今年已经68岁的她,回顾往昔点滴,具体的时间、细节她都能原原本本道出,仿佛历历在目。话不多的张师傅今年73岁了,在这点上也忍不住夸赞,记不清的事都推给老伴,“问她,她什么都记得。”

老两口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家和万事兴”的意义,举手投足间,积淀着长久陪伴的责任与默契。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段风雨携手的半生路,不光是一段创业奋斗历程,亦是一段守心之路。守的是手工艺人的匠心,是邻里故交的信任心,也是夫妻之间的同心。

■文 张小小 ■图 蔡斌

■栏目责编 沈莉娜

■栏目主编 周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