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22米堆垛机自动存取货物高达22米的自动堆垛机、可同时存储超2000万商品的自动立体仓库、全长22公里的交叉带分拣系统……12月18日,亚洲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京东物流“东莞亚洲一号”全面投入使用。
南都记者实地走访时看到,从入库、储存货物到分拣等环节,自动入库运输机、堆垛机、交叉带分拣机等硬件设备均最大化的节约人力,部分环节仅需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软件方面,“智慧大脑”中控室实时“监控”机器运作情况、查看风险点等。
据了解,该中心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单日订单处理能力达到160万单,自动立体仓库可同时存储超过2000万件中件商品。
作为京东物流的“秘密”武器,亚洲一号拥有不少硬核科技,如上海的全自动一体化仓库、北京的黑灯仓库、武汉全国首个冷仓“货到人”拣选系统等。同样,东莞亚一也对技术、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南都记者在东莞亚一的2号小家电仓库内看到,无需二次包装的电暖壶、电饭煲等整齐地码放在贴着二维码的蓝色托盘上。蓝色托盘与货物绑定后,系统可“定位”货物存放的位置、数量。货物入库时,借助自动入库传输机,只需一名叉车司机即可完成入库工作。
东莞亚一机器军团“身高”22米的日本进口堆剁机,负责将货物上架至自动立体仓库的货架,还可实现托盘货物的自动存货、取货和补货。京东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园内共78台堆垛机,累积达1716米,相当于两座迪拜塔的高度之和。
据了解,自动立体仓库可同时存储超过2000万中件商品。南都记者注意到,自动立体仓库货架旁是临检区,工作人员直接拣货,作业距离大大缩短。此外,自动立体仓库对ToB和ToC两大场景提供不同方案。企业采购、福利等大批量订单,堆垛机一盘托出后可直接运送至分拣中心;零散订单则送至紧邻的临检中心,由身上绑着安全带的工人扫描后放置传输带运到分拣中心。
京东自营货物占据较大存储空间,自动立体仓库在大促期间如何“减负”?京东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促开始前,工作人员提前将数量较大的秒杀单品调配至平库(散货仓),以减轻自动立体仓库的工作压力。南都记者看到,不同于自动立体仓库,平库的货架不超过两层,存储着低于100件的散货。
交叉带分拣系统全长22公里东莞亚一的另一“网红”是分拣中心的交叉带分拣机。南都记者走访时注意到,工作人员将贴有物流面纸的包裹朝上摆放过“安检”。扫描仪自动识别地址后,各地的包裹快速“跑”上传送带,找好位置,自动前往相应的分拣滑道,运送至全国各地的亚洲一号及分拣中心。
据介绍,大型交叉带分拣系统全长22公里,相当于港珠澳大桥跨海段桥梁的总长度;分拣机共有800多个分拣滑道,准确率达到99.99%。
“如果物流面纸朝下,就会掉到垃圾巢,重新分配。”负责分拣货物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包裹通过分拣滑道掉入标有齐齐哈尔中转场、盘锦中转场等地域名的袋子内,装满后,机器发出相应的提醒声音。
高度自动化的东莞亚一投用后,无疑将提升华南地区的物流服务时效和商品在周边各个大区间的调拨转运效率。据预测,东莞亚一投用后,华南地区“睡前下单、醒来收货”的“半日达”辐射范围将大大增加;“千县万镇24小时达”也将加速推进,超过1亿人口将享受“24小时达”带来的便捷服务。
对于东莞本地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下单后最快多久可收到快递?京东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仓库内专门设置了两条“进港线”,东莞本地、深圳的订单将在此合流,东莞本地最快2小时可送达。
与此同时,躲在东莞亚一内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背后的是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大脑”。东莞亚一中控室内,10多块屏幕实时监控着机器运转、人机“CP”配合情况。京东工作人员表示,“智能大脑”掌控订单节奏,下发运营指令,识别风险点等。具备调度、统筹、优化以及数据监控全方位功能,利用复杂订单处理能力和算法进化,提高了各环节的运转效率和质量。
组成大湾区智能仓群 日处理250万订单自建物流是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京东2014年即开始布局智能物流,上海亚洲一号当年10月正式投用。五年内,京东先后在北京、广州、沈阳、武汉、西安、成都、重庆、杭州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城市陆续建成25座亚洲一号物流项目。
2019年5月,投入高达21亿元的东莞亚一开始运营。据了解,东莞亚一的核心功能是处理中件以及小件,如小家电、母婴用品、玩具等,并集合了服饰仓、京小仓、短期储存服务、平台商家、个人业务等多种业态。与之同属华南区域的广州黄埔亚洲一号主要以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件商品为主,九龙则是手机、手机配件等小件商品,上述三者在品类上互为补充。
更为重要的是,以处理中件商品为核心的东莞亚洲一号,将与处理小件商品的九龙亚洲一号、处理大件商品的黄埔亚洲一号组成智能仓群,每日处理大、中、小件单量可以达到近250万单。
京东方面表示,面向大湾区企业开放的同时,京东物流智能仓群、全供应链服务能力与当地的一小时交通网连成一体,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品流通更加顺畅,供应链服务更加高效,进一步助力社会物流成本降低,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