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关注”,第一时间获取科技资讯、技能攻略、产品体验,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玩机技能大礼包。
----------------------------------
手机没电,手机没信号这两者可能是生活中最让人抓狂的情况,毕竟如今的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要是没电或者没信号就感觉自己残废了一半。
还好,有人站出来给你提供“解决方案”了。手机没信号是吗?没关系,贴了这个“手机信号增强贴”,手机信号分分钟满格。
十几块就能买到黑科技神器?最近小雷就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了一款号称“科技时代光速体验”的手机信号放大增强贴,售价最高也才18.9元,并且月销量还已经超过了10万 ,成千上万的销量和数以千计的好评很难不让人动心。
官方客服宣传这款产品是通过内部的磁性芯片吸取外部信号后再传输给手机使用,从而达到信号增强的目的。这款信号贴黑科技到了什么地步呢?不但能够支持安卓、iOS甚至还可以选择塞班版本,不管是古老的诺基亚3310还是最新的iPhone 12系列,一张信号贴全部搞定。
而且更厉害的是,增强信号只是它的基础功能之一,按照商品详情的介绍,它不但可以增强信号、提高网速之外,还能够延长电池寿命,提升手机整体性能。甚至还可以减少手机辐射,绝对物有所值。
体验:我感觉被骗了小雷作为一名被信号问题困扰多年的iPhone用户,当然是第一时间就下单等配送了,只需十几块钱就能轻松解决连苹果都处理不了的信号问题,岂不是美滋滋?
在开箱并取出产品后,小雷必须承认在一瞬间还是有些失望的,因为本体看起来真的就像是一张印了花纹的贴纸而已,看起来极其廉价,也完全看不出所谓的黑科技芯片被藏在了哪里。
为了验证信号增强贴是否如商家说的那么神奇,小雷按照说明书要求将贴片粘贴至一部手机背部,分别选取办公室、阳台和开阔室外三个场景进行测试。
PS:显示的数字反映了当前手机信号强度,这些数字总是负数,数字越大代表更强的连接。
-40 至-60 之间,正常在基站附近,信号非常好;
-60 至-70 之间,信号属于良好;
-70 至-80 之间,属于信号一般;
-80 至-90 之间,属于信号稍弱;
-90 至-100 之间,属于较弱状态,不过基本可以正常通讯;
-100 至-110 之间,属于信号较差,可能会偶尔突然断线;
如果信号的绝对值大于 110 的话,基本就没什么信号,电话都打不出去的那种,更别提上网了。
在办公室时,在未使用信号增强贴时,小雷的iPhone 12信号为-77dBm,使用信号贴后居然变成了-89dBm?不但没有起到信号增强的作用反而还让原本信号就算不上好的iPhone 12雪上加霜。
而在阳台时,信号贴终于发挥一丁点作用了,不过这个提升幅度几乎可以忽略,小雷甚至认为这跟信号贴毫无关系。
最后到了室外,小雷的iPhone 12在贴上信号贴后再次上演了反向优化,使用信号贴之前为-75dBm,使用之后反而是降到了-81dBm。
测试发现,虽然在部分场景下信号贴确实会影响到手机的信号表现,但小雷个人认为这与信号贴没有任何关系,它真的就纯粹是一张贴纸而已;而在上网速度方面,手机测速软件显示,贴上贴片之后网速并无明显提升。
不同的手机型号、运营商导致各手机信号频率不同,要实现共振就必须与相应手机信号的频率相同,当前而言,一张贴纸即便能产生某种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机频率,更不可能实现商家宣称的“全场景”应用。
据产品说明书介绍,信号贴是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受范围。宣传文字表示,手机信号贴正面是信号发射区,反面是信号接收区,天线采用纯镀金设计,在加强信号时还能有效防辐射。
看起来颇有道理,但实际上波长是无法被拉长的,哪怕再退一步,放大信号也是需要能源的,而信号贴作为一张贴纸是不可能为放大信号提供能源的。再再再退一步,如果花几十块钱就能增强手机信号,手机厂商早就解决信号问题了,苹果也不至于会因为信号的问题被用户嫌弃了。
另外,这种所谓信号贴是用金属做的,那它反而还可能屏蔽信号。换言之,如果信号贴不小心贴“到位”了,那你的信号可能就没了。
当然,评论区中有部分用户表示使用手机信号增强贴后有效果的也无非都是“水军”。其实,有没有效果,普通人是凭感觉的,并不会像上面的泰尔实验室那样采用专业设备测试。感觉本身是不靠谱的,尤其是差距并不大时。这时,心理作用奏效了,你信了卖方宣传的,就可能感觉变好了一点。不少贴上这个“增强贴”的手机用户在打电话上网时,手会改变习惯,无意识地让开“增强贴”,也就是内部天线的位置,这对增强信号有好处。在这两种情况下,手机信号确实是“增强”了。
这么看下来,前面那10万 的销量数据,是不是更像10万 的智商税?不过信号贴又好像有点用处。毕竟,六七块钱的价格,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却能狠狠涨一波智商,还是蛮值得的。
看上去很美,实则无用近年来,类似信号增强贴这样披着“黑科技”外衣的产品层出不穷,能美肤的玻尿酸衣、预防近视的防蓝光镜、可降糖的脱糖电饭煲……这些产品举着“高科技”的大旗,罗列一些消费者并不熟知的科学名词,博得消费者关注。而实际上,它们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实则无用。
这类产品虽然很难骗到年轻人,但是对于家中那些缺乏一定辨识度的长辈来说,这类产品往往就会让他们乖乖掏出荷包里的钱。如果是一些小产品还不会造成什么经济损失,万一买了一些打着保健幌子的药品那可就不只是钱的问题了,身体健康可能都会因此受到损害。
花钱事小,万一真的影响到身体健康那才是大问题。
----------------------------------
作者:雷科技团队,致力于聚焦科技与生活,关注并私信回复“01”,送你一份玩机技能大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