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父亲节的存在感都偏低。主攻父亲节的营销活动,对于已经是两个父亲的笔者来说,似乎也没听说过几个。甚至各大品牌,包括银行连个短信祝福也选择性的忽略父亲这一团体。但是在这一天,广汽丰田官方渠道发了有关父亲节的海报和小视频。当然父亲节只是一个小噱头,重点是丰田中型MPV要在广汽丰田国产了。同时,这台SIENNA也有了正式的中文名字赛那。
虽然广丰为其定名赛那,但有意思的是其在百度上,同步购买了塞纳的热词。显然在进口销售的这些SIENNA,已经有了一个大家公认的名字塞纳。至于为什么广丰要强行改一个大家不那么熟悉,编辑还容易写错的名字,已经有不少同行给出了解释。雪铁龙在2003年引入了Xsara车型,其中文名称就是塞纳。另外塞纳这两个字,还能与另外一台车联系起来,迈凯伦的ULTIMATE系列中,也有一台SENNA,这里就不多做展开了。另外菲亚特的Siena把西耶那这条路也堵死了,广丰也只能强行解读了。
随着丰田TNGA架构的不断普及,现有的产品在国内的两个合作伙伴中基本都会落地,这就是所谓的双车战略。广丰给了赛那的名字,一丰虽然尚没有消息放出,但推出不同外观的赛那,也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早在今年四月份,国内就曝光了赛那的路试谍照。从曝光的部分来看,赛那应该保留了美版的设计,并没有做太大的修改。
现款赛那基于TNGA架构下的GA-K平台开发,同平台的产品有大家熟悉的凯美瑞和亚洲龙。设计上赛那也采用了丰田家族化的大嘴设计,美版提供蜂窝网状和横条两种下格栅设计,国内测试车显示的是后者。大灯处理相当锐利,美版标配LED光源和自动开闭功能,希望广丰能够延续这一做法。
塞纳整体的设计比较圆润,作为主打美国市场的产品,在线条上着重强调了肌肉感。尺寸方面,美版车型的轴距约合3060mm,车身的长宽高分别为5175mm、1995mm和1775mm。身材要比目前主流的家用SUV略大,但是略小于国内MPV的标杆产品别克GL8。作为美规车,丰田为其配备了最大20英寸的铝合金轮毂,气势很足。另外塞那的电动侧滑门支持脚部的感应功能,类似尾门的“一脚踢”设计。天窗、电动加热折叠外后视镜以及后排私密玻璃等,除入门款外都是标配。
车尾的设计相当饱满,线条也十分丰富,甚至在后窗下方折出了扰流板的感觉。尾灯从两个方向延伸到后翼子板之上,内部的三条灯带也很有辨识度。虽然没有贯穿式设计,但SIENNA的英文字样起到了沟通两侧尾灯的作用。
美版赛那的内饰设计营造出足够的豪华感,另外也突出了一个大字。仪表部分采用了丰田一贯的指针加液晶的处理方式,根据配置不同,彩色行车电脑的尺寸分别为4.2英寸或7英寸。如果觉得不够科技感,美版赛那还提供10英寸的HUD抬头显示。入门配置就提供三区空调,中高配车型的温区数量升级为四个。
娱乐系统的触屏显示面积为9英寸,支持AndroidAuto和苹果的CarPlay。音响最高提供JBL的12扬声器系统。高配车型的第二排车顶,还提供11.6英寸的大屏,支持HDMI输入,如果支持手机投屏就更方便了。车内提供多达7个USB接口,另外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美版的120V电源接口进入国内后应该会改为220V,最大输出功率1500W,带个电磁炉吃火锅感觉也没啥问题。另外作为舒适配置,前排中央扶手还提供了一个小冰箱。
塞纳在北美提供7座和8座两种座椅布局,国内应该会以7座为主,采用标准的2 2 3布局,第二排仍然是配置最高的。入门车型座椅材质为织物,高配为皮革。前排提供通风加热功能,第二排提供脚托和两侧独立扶手,另外也支持加热。第三排能够分拆放倒,并能够完全收纳在地板下方。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客,高车型提供手动遮阳帘。
安全性层面,显然国产塞那也会标配丰田的TSS2.0智能安全系统,美版提供多达10个气囊,大概率也会被保留。全景影像、盲点辅助以及自动泊车辅助等安全配置也均有提供。有啥意思的是,一贯保守的丰田,在北美市场为塞那提供了流媒体内后视镜可选。
北美的塞那标配2.5L混合动力系统,并且提供四驱车型可选。国内大概率沿用全系混动的设定,毕竟奥德赛已经这么做了,确实有助于减少MPV的油耗问题。但是四驱吗,国内市场的四驱MPV,似乎只有大众的迈特威可选,丰田想不想要这点小众用户,个人感觉是不会。在前轴双电机的加持下,系统的综合输出达到183kW。四驱车型采用电四驱机构,后轴增加了一台40kW的电动机。混动系统的电池容量为1.9kWh,采用E-CVT变速箱传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也是这一级别车型的主流水准。
前面大概聊了下北美塞那的情况,看起来是相当厚道的,也希望广丰能够大方一些。动力部分根据法规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有些许差异。目前平行进口版本的售价在50万左右,来源大多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少媒体给出国产后的价格预估在30万左右,个人感觉也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GL8陆尊的入门车型售价为31.39万元。赛那想要迅速打开市场,只靠产品力和少数进口用户的口碑显然不足,不仅面临来自GL8的压力,还有很多国产品牌也已经切入了这一市场,且产品力都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