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一老者手拿祖上从火抢出的党氏家谱
夜村镇口前村位于两水寺沟口的前面,与川道州河的交界处,故而得名,是一个有两千多人口的大村,从两水寺沟口,从石桥到官路,村民依东坡根居住,村前有从两水寺沟注入州河的小河,村中有一条水泥农渠,引流河水从中流过,供人畜饮用和浇地,村周围土地肥沃,村民吃穿不愁,高速路.铁道.312国道绕村而过,村子地处交通要道,地平水阔,村容整洁,楼房林立,村小学.幼儿园.办公楼.面粉加工厂.体育场.医疗室一应俱全,建筑宏伟。
据夜村镇党家家谱记载,明朝初年,由于常年战乱和天灾,百姓被大量屠戮和饿死,中原地区荒无人烟,随处可见千里无人区。而由于明朝建立时,山西的蒙古王爷未加抵抗,所以未经战乱,人口众多。嘉靖年间,公元1556年,官府决定将山西大槐树下的百姓向中原移民。当时被迁移者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官府便用一根长绳将人反绑,如串蚂蚱一样。官府还害怕人逃跑,在每人小脚趾盖砍上一刀,以做识记。所以移民后代的脚小指甲是烂的,几乎没有。当时,党氏一支兄弟五人的小队被从晋西迁往陕西南部,分散居住在商洛丹江之畔,在丹江上游适逢沙河子.夜村.口前.乐园地平水阔,生存条件良好,兄弟五人便择地而居,四百六十多年来,已繁衍生息成今天的党氏家族两千多人,其中商丹园区党塬村四百多人,口前村一千二百多人都姓党,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乐园村四百多人。
退休村支书复印保存东口前村党氏家谱
据口前石桥一个姓党的老人家保存的党家三门人的家谱记载,口前村历史上是1有祠堂的,而且党家祠堂占地很大,廟庙三间,祭奠三间,履房多间,并有戏楼,建筑风格,雕龙画风,别具一格。民国时遭遇一场火灾燃烧了两天两夜,老人讲,他的爷爷从燃烧的祠堂中,拉出了这本家谱留在他家。他作为宝物保留到现在。后来建的祠堂在文化革命期间被破坏折除。
一个刚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的党家人,也是这个村党氏家族的族长,他对村的历史原源,非常清楚,对党氏家族也相当关心支持。走进他家楼门小院,有着一种整洁的农家气息。院内不仅有菜园子,葡萄架,还有石桌石登,假山,鱼塘,供人休闲养性。走进正屋,党家历代祖宗的爷族悬挂正堂,下面的瓷香炉还有没有燃完的香枝,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仔细观看五代先祖的姓名名列族谱上,最高的僦是党秉忠,以此到他的父亲,看到满桌复印的族谱,他在细心地阅读。
据党家三门家谱记载,东口前村党氏家族中,历代官员,名人历历在目,党自专就出生于官世之家,党献杰:又是一位望族门户,,党秉忠是朝庭皇上最信任的大臣,将夜明珠由他保存,后被奸臣陷害,满门操斩,将头割后悬挂城门。后被口前党家人偷偷地从省城拉回,铸了铜头后埋葬在乐园后的坡源上,这一歌颂党家功臣党秉忠母女保护夜明珠的故事,被商洛籍戏剧作家刘安民创作了《屠夫状元》,搬上了舞台,至于党金龙是党秉忠夫妇收养的一义子,认贼作父,不孝父母是作者虚构而成。后来口前村出了两个大官,一个是是原商洛市邮政局局长,一个是商洛市公路总段总经理。
村支书家正堂悬挂的历代口前党氏名姓
七八十年代,口前村人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村民最大的生活困难是没烧的柴火。一部分柴火来源于地里的庄稼秸秆,可那毕竟是软柴,不耐烧,一年的两三个月就烧光了。村民只有寄希望于山坡上的槐树丛,一家一片的槐树丛削光了,家境好的,遇赶集的日子在村前路上等两水寺沟里人,买人家担的硬柴,没钱的,就割坡里的荆棘.黄麦秸,扫集枯叶,有不少人逢年过节背背篓去两水寺沟里偷或者硬砍山里人的柴树,经常跟人家打架。到最后村民实在没烧的,就不算账了,上坡到处挖疙瘩,就是挖树根,这其实是杀鸡取卵,弄得村民更没烧的,一到秋冬季,站在村里看,满坡架岭都是红土坑,到处光秃秃的。一到春季,经常能看见飞机撒树子,飞机飞得很低,上面有字都看的一清二楚,但这样撒有什么用呢?
挖回的疙瘩树根摆一院子,男人抡起斧头使劲劈柴,由于树根不顺丝路,非常难破,有时候把人腰都给拧了。柴还没晒干就往炉膛里塞,满屋子烟尘雾罩,娃都猫着腰跑到屋外去了,做饭的确没办法,一边做饭一边揉眼睛,一顿饭做好,成了大花脸。后来兴起盘新式砖吸风灶,高烟筒伸出屋外,能稍微强一点了。
由于过分毁林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大气层,那年月一到夏秋两季节,暴雨就特别多,经常连下十几天,村前的小河经常发洪水,水从两水寺沟里下来,横冲直撞,经常把村前肥沃的平地冲走一大片一大片,看着非常心疼!等天晴了,村上又去筑堤修地。小河里发了洪水,上游的树木.庄稼.甚至牲畜都从水里冲下来了,有人用长竿子勾,有人甚至跑到齐腰深的水里去发横财,有被冲走淹死的人。
由于旱涝不均匀,地里的庄稼不是干死,就是被水泡死。干旱季节,村前河滩的水都没有了,村上就组织村民到沟里黄沟河滩挖深沟引水,浇地时,是村民最六亲不认的时候,打架吵架那是家常便饭,大伙都要糊个嘴,谁也管不了别人,要是让人春季就得饿肚子。平时关系很要好的两家人,为浇地就结了仇,当然这是歪人的世事,老好人只好让自己地干着。
那时,家家把地都看得很重视,不仅一年一家人的口粮要靠它,还得给国家交公粮。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国家很穷,农业哺育工业。粮食晒干簸净,用架子车拉到张村粮站,队伍排成一条条长龙,验粮的不慌不忙,专用长杆子勾口袋底的,一咬哈巴脆响,还要没有一点土里和麦子皮才行,经常是收不上又垂头丧气地在粮站院子晒簸,或者十几里路拉回来,收拾好改天再拉去。
· 那时家家经济都很紧张,家家都喂猪。喂猪苦了妇女们,要天天打猪草.打猪糠.三顿喂,到了年节猪的饭量空前大,还要长膘,把人的口粮都吃了,辛苦一年一头猪就卖二百多元钱。这还算顺利的,要是猪半大得病死掉,或者年节时被二毛子偷去,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年月,一到年节晚上,一听外面圈里猪叫唤,那就是二毛子光临猪圈了,由于贫困,贼翻了浪,二毛子年也过不去啊,二毛子很凶,甚至开着车.提着猎枪抢猪,一旦得手,一般人不组织些人,是夺不回自家猪的。国家要收三提五统,一年二百多快,辛辛苦苦喂一年猪,全交了养活了城市里人。要是没钱交,架子车被拉去,柜里粮食被装去,是经常的事。
口前村西南避匪洞,战乱年代的伤痕和印记
村诊所是非常的红火,天天病人络绎不绝,赤脚医生忙得不亦乐乎。那年月,附近村民得了病,先是抗着不看,抗不过去病情严重了就到村诊所买一点便宜药品,城里的大医院是上不起的,除非要命的病。一大早就有人敲诊所门,快半夜了,诊所灯还亮着,病人还没看完,椅子上全是排队的,娃一声吼地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脱贫,先脱盲。口前村小学,位于口前村中央,原来是两道破旧不堪的瓦房,老师宿舍都成了危房。有一年,北京电信局投资了几十万,给口前盖起了三层三十多间校舍,又给盖了老师宿舍。铺了操场,修了围墙,雄伟壮丽的口前村北京电信希望小学落成,附近黄沟.石桥.杨湾子.乐园的娃都来这儿上小学一至六年级,口前村一下子成了附近的教育中心!多年来,培养了无数的人,为教育奠基工程做出了贡献。
口前村中央的北京电信希望小学
穷则思变,口前村人,有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商洛市混成了局长,其后生又奋斗成了其他县的局长,成了村里最大的官,令全村人羡慕;有不少后生,考上外面名牌大学,参加了工作又不断进修,知识越来越丰富,月薪六七千以上。有人在外多年打拼,开了宾馆.餐厅,找到了意中人,娶妻生子。而口前村,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村人的努力,慢慢脱离了贫困。
国家电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最大的福音!农网改造以后,口前村民挖疙瘩.割茅草烟死烟熏活烧柴火完全成了历史,成了甩在身后的痛,也成了忘不掉的痛。现在,口前村人家家做饭都用上了电饭锅.电饼铛.电磁炉,用上了清洁能源。人把电源一插,坐在边上玩手机,看电视,看书,做别的家务活,切菜,或者休息,让锅里的水自己烧开。夏天有电风扇扇走燥热,冬天有电褥子.电暖气,冬就不再难熬,彩电家家有,电视剧整天看,这都是以前做梦也梦不到的事!张村电厂建起,老远就能看见那小山一样的圆柱,直插云霄。一些人家屋顶的太阳能设备也闪闪发光,光伏发电,日新月异。
电的发展,使山清水秀,口前村民没事不再上坡,山上树木葱茏,草木疯长半人深,加之退耕还林,满坡的核桃树园,防止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化正常,不再有大旱大涝灾害,小河不再发洪水,前坪地不再被洪水冲了。春天,满坡槐林郁郁葱葱,槐花飘香;夏天,满矮化核桃果实累累;秋天,满坡火罐柿子密密麻麻如小红灯笼,无人采摘,因为现在城里打工的机会多如牛毛,至少一天一百多元钱,摘柿子不够工钱。年节到了,只有实在闲得慌的人才上坡砍点柴火。
口前村前路上体育局修建的体育场
现在的口前村人,有一部分人在责任田里兑了大块地务香菇,有人建起了养猪场.养牛场,有人组织了建筑队,长年包活盖房,有人买了五征车给村民拉砖拉沙子,有人买了搅拌机承包打楼顶,村民种粮种药务矮化核桃务花椒,不一而足。粮食不值钱了,但地还舍不得荒。
外出的青壮年或打工或当老板,科技兴国,考上好大学拥有高端知识才能挣大钱,才能与国际接轨。公务员不少,出现了不少的工程师,厂长,集团经理,局长,普通职员不计其数。月薪好高,回村都是小车。
气派的东口前村民委员会办公大楼
国家已经从昔日的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国家拨款,村道已经水泥硬化,两旁都挂满了标语,上书各种文明礼貌.乡规民约,垃圾车每天都收走村民的生活垃圾,村民都盖起了新房,村前路上盖起了气派的大队部办公楼,屋顶党旗飘扬。六十五岁以上的村民都有了养老金,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有了高龄钱,贫困户被各方面照顾,低保户被国家兜底资助。国家不向农民要钱,反而发钱,这是以前咋也梦不到的事!
宽阔的村道两边悬挂着文明标语
村中有北京电信局资助修建的小学,村前大路上有新兴的面粉加工厂,有体育局资助建设的大型体育场,有供电室,河里有大型机井,政府投资将水抽到口前村后坡的蓄水池,再用水管子抽到各家,全村人都吃上了自来水,改变了以前用村农渠不卫生的状况。因为农渠水是地表水河水,上游经常有死猪死狗,泡的发涨,有人洗衣服,经常有人往地里担茅厕粪水后洗尿桶。村北有诊所,村北312边有三层楼的幼儿园,有粮食收购站,有大型农村过红白喜事的餐厅,商店林立……
口前村北口312国道上的口前幼儿园
作者简介: 作者孤独思绪,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口前村六组农民。曾从事记者、幼儿园教师工作,现在小学辅导学校从教。已在商洛、西安乃至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三百多篇,获文学奖十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