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炊烟不再 饭香依旧
■讲述人:武警某部机动八支队宣传科 原堃翔
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我们一家三代围着烧烤炉“撸串儿”,尽享团圆之乐。饭后,妻子从厨房里端出一盘刚烤好的月饼,父亲酒后微酣,不由地感慨:“可美,可美,连月饼都可以在自家做了。”
此情此景,把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童年那间简陋的灶屋里。
70年代的灶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家四代11口人挤住在60年代盖的农家院里。童年的美味都出自那间七八平方米的老灶屋,灶台是用泥巴垒的,上面直接连着烟囱,一到刮风天,屋子里满是浓烟,灶屋的四壁被熏得犹如上了一层黑漆。奶奶在这间灶屋里操劳了大半辈子,导致患上了咳疾,一边咳嗽,一边生火做饭。
80年代的蜂窝煤炉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可以吃到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各种菜系佳肴,可我最怀念的依然是出自奶奶之手的味道:把白菜、冬瓜、粉条加上些五花肉,放在铁锅里炖上半个小时,美味的大烩菜就出炉了。说到这口铁锅,可称得上大功臣,我们一家11口人的饭食都要靠它加工。这口铁锅大得一个人抱不住,锅底被炭火熏得厚厚一层污垢。有一次父亲给铁锅“洗澡”,为了铲去污垢,各种工具轮番上阵,“饱经沧桑”的铁锅被这么一折腾,肚子上破了个小口。修锅的大师傅半个月才来一次,为了不影响做饭,父亲把黏土、猪油和鸡蛋清搅在一起,补在铁锅的破洞上,将就着用了一段时间。
半个月后的一天,我正趴在炕上写作业,突然听到一声铜锣响:“修锅嘞……”我连忙跑到院外,只见大师傅骑着一辆二八“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挂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正一边骑一边吆喝。我像见到了救星一样连忙喊:“大师傅,来俺家修……”
90年代的液化气罐和燃气灶
改革开放的车轮驶入20世纪初,我和爸妈搬进了楼房,灶屋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液化气、煤气灶和抽油烟机彻底让灶台退出了舞台,再也没了以往的烟熏火燎。液化气虽然方便,但是能耗也非常大,远不如灶台来得实惠。母亲常把用完的煤气罐放在热水盆里泡,为的是再坚持多做两顿饭。直到有一天,隔壁老赵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不堪重负的煤气罐爆炸了,这种极度不安全的省钱行为也彻底在小区里消失了。
母亲虽然很节俭,但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记得我8岁生日那天,母亲买来了一个电炉子,父亲把羊肉塞进雪碧瓶子里冻成块,再拿到店铺里刨成肉卷,配上些蔬菜和豆制品,我们第一次在家里吃上了香喷喷的涮羊肉。
有一天,小区里传来一阵“擦洗抽油烟机、清理煤气灶”的吆喝声,听起来十分熟悉。好奇的我跑出去一看,居然是小时候村里修锅的师傅。时代发展了,家家都用上了液化气、不锈钢锅等各式炊具,大铁锅没了市场,师傅自然也改了行。
如今科技感十足的一体式厨房
两年前,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搬入城中心140多平方米的新居。我和妻子都觉得,灶屋不只是制作饭菜的工作间,更应讲究美观和艺术享受。装修时,一张张精妙的设计图令人目不暇接,有清新的田园风格、华贵的欧式风格、富有科技感的简约风格……整体橱柜、集成灶、壁挂热水器让辛勤的厨娘不再灰头土脸;烤箱、微波炉、破壁机、电饼铛让烹饪更加便捷省心。
全自动烹饪机器人即将解放人们双手
十一假期,陪妻子逛商场,一款全自动烹饪机吸引了我,将半成品食材放进去,它就可以自己翻炒、加调料。如今,智能家居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脑补未来一个场景:妻子下班回到家,将食材放进烹饪机里,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清洁卫生,“天猫精灵”自动放出音乐……一刻钟过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出锅了。我无比期待也无比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过上这样智能和幸福的生活。
编辑:田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