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趋势。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全面探索“绿色智造”新模式,逐步铺开工业、能源产业的“减碳”布局。当前,随着“双碳”计划的深入实施,“减碳”已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正悄然融入人们的“食”与“衣”。
“煤改电”工程在防治大气污染、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眼下秋收已经结束,收上来的稻谷需要及时烘干才能保证品质。最近,常州市首批4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在指前镇投入使用,这种设备节能环保高效,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是传统粮食烘干设备的一次革新。
绿色节能的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是传统粮食烘干设备的一次革新。
记者日前在指前镇建春村的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4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正开足马力烘干稻谷。与使用煤炭或燃油加热的烘干机不一样的是,这些烘干机安装了空气源热泵,使用电能烘干粮食,还新增了粮食烘干除尘余热回收系统和粮食烘干数据远程采集系统,达到了能量循环回收使用、能效大幅提升的目的。
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云霞表示,烧煤烘干一吨粮食的成本需要150元,而用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烘干一吨粮食的成本只需40余元,增加了热回收设备后,每烘干一吨粮食的成本更是降到了20余元。
据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负责人袁俊球介绍,传统的粮食烘干机大多采用煤炭、柴油等作为燃料,存在环境污染重、烘干效率低、安全性能差、成本高等问题。而一般的空气源热泵电烘干设备,虽然克服了环境污染问题,但也存在能效低、运行功率大、需要专用变压器供电等问题,不利于广泛推广。为此,区供电公司借助其强大的远程监控功能,自主研发了空气源热泵回收和功率总控新技术,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热回收装置,在保持恒定工作温度的同时,降低了工作负荷。
在金坛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远程监控,实现设备智能自动化操作。
今年,金坛试点推进粮食烘干设备“煤改电”工作。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面积800亩,粮食烘干工作量较大。说起率先试水烘干新技术的原因,王云霞掰起手指算了一笔经济账、环保账和安全账,合作社的这4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年烘干粮食能力达3000吨,一年就节省成本约36万元,一套烘干设备投资是110万元,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非常显著。
在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大屏密切关注空气源热泵烘干设备的温度和功率,实现了粮食烘干的智能自动化操作,稻谷出米率从人工烘干的66%提高到69%以上,既减少了人工成本,又增加了产出效益。
袁俊球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金坛有400余台燃煤粮食烘干机。供电部门将结合江南地区粮食烘干的特点,进一步改良热回收技术,逐步推广使用新型粮食电烘干设备,为电能替代燃煤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
2016年,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成立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近5年来,该公司主动转型升级、积极思考,研发的项目在跨界、技术等方面卓有成效。2016年底,江苏省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263”专项行动,关闭环保不达标的燃煤锅炉,企业转而改用燃气锅炉或电锅炉。由于燃气管道敷设投资大,位于指前镇的卿卿针织厂用13台直热式电蒸汽锅炉替代原有的10吨燃煤锅炉。由于在白天生产,而直热式电蒸汽锅炉只能现烧现用,峰电时段电价高导致企业蒸汽制取成本居高不下。
获悉这一情况后,袁俊球向企业提出了合作试点建设谷电蒸汽蓄热锅炉项目的建议,并由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将其立项为示范项目。
用夜间的谷电替代白天的峰电制取蒸汽,关键是如何储存谷电时段生产出来的蒸汽。袁俊球介绍,由于蒸汽的体积是水的50至60倍,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储存,而谷电蒸汽蓄热锅炉利用水的相变原理,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液化成200摄氏度的水存储在蓄热器当中。
依托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的技术优势,袁俊球带领项目团队搭建了水、电、汽数据采集系统和能效分析模型,经过多次运行调试,全国首个谷电蒸汽蓄热锅炉投运,利用汽液相变蓄热转换装置,将高压蓄热器内200摄氏度的高温锅炉水汽化成蒸汽供工人熨烫、除湿等使用。在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以谷代峰加热、以水代汽储存,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相较普通直热式电蒸汽锅炉,谷电蒸汽蓄热锅炉利用峰谷电价差,每吨蒸汽的制取费用从平均约600元降至230元,相比燃气锅炉还要低约120元。
全国首个谷电蒸汽蓄热锅炉在金坛成功投运,以低成本创高效益。
卿卿针织厂每天蒸汽需求在4.5吨左右,使用谷电蒸汽蓄热锅炉系统后,预计年蒸汽制取成本可节约46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是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效。
该示范项目的成功投运,为谷电蒸汽蓄热锅炉系统技术向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等工业企业的推广打下了基础。据了解,利用谷电蒸汽蓄热锅炉系统技术,还可在热力管网中建立蒸汽中继站,以谷电蓄热锅炉补充燃气管道,扩大热力管网供气半径。此外,以水代汽储存技术的实现,也将使工业蒸汽使用的“移谷填峰”成为可能。
融媒体记者:王冰莹 通讯员:夏冰
图片来源:金坛区融媒体中心图库、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