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海尔,出生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
我的童年也曾十分"悲惨",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之下,差点如流星般"夭折"。
也许是"命大"吧,我挺过来了,我的名字也是从"琴岛——利勃海尔"到"琴岛海尔",从"Haier"再到"海尔集团",或许大家还是喜欢叫我"海尔。"
1984年-1991年,在我"小时候",就有一个宏大的愿望,不是做拯救世界的"超人",也不是做遨游太空的"宇航员",而是当"我们班"里面的第一。
"上小学"(1991-1998)的那段时光我最难忘,因为我结识了很多"朋友"(重组兼并),这也让我第一次吸引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注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转眼到了"初中"(1998-2005年),我跟"家人们"说,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我们家的"家境"(中国加入WTO)也慢慢地好起来了,我想成为家里面的骄傲。
很庆幸,这段留学时光,让我成长不少,我在纽约的曼哈顿百老汇大街,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毕业之后,我开始慢慢长大,我知道未来的7年可能影响我的一生,所以我不再只关注自身,我开始看到周遭的一切(海尔:以用户为中心),可能是比别人成熟的早吧,我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家人眼中的骄傲。
2012年,世界变了,到处充斥着互联网,这是我的知识盲区,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我一刻都不该懈怠。
7年之后,35岁的我,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互联网"时代的挣扎,我同大多数人一样,茫然过、徘徊过。但在7月1日这天,我知道"海尔智家"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会摔倒,外界也会有质疑声传来。它们会说"海尔"不行了,"海尔"是不是步入了"中年危机"?
每当听到这样的质疑,我都不置可否。
但是,也许在今天,我想通了。那些不理解我的人,或者也是在默默地支持着我,只不过我并没有在意。
所以,如果还有人这么问我,我会说:"不,我没有到"中年危机",我只是在做一个"中年人"都会做的事情。"
是的,这就是海尔的故事,在以往我们的印象当中,国产家电市场的"三驾马车",美的市值一骑绝尘,格力在空调领域独领风骚,而唯独海尔,却好像屡屡"掉队。"
或许,它只是像所有的"武林高手"一般,在潜心修炼罢了。
我们能看到的海尔,在明面上看起来营收"不尽人意",但其实它是为了"海尔智家"倾尽全力。
恰如每个"中年男人"一样,都会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海尔也不例外。
在刚刚过去的12月,海尔智家在上海、香港、法兰克福三地上市,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尔电器整合而成的海尔智家,市值净增2000亿。
每三台洗衣机就有一台来自海尔,海尔冰箱更是全世界的标榜品牌,在旧时候的"三大件"中,海尔就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
如果说海尔为什么会被人以为沉沦了?那就要说到空调业务,不同于冰箱和洗衣机,普通家庭对于空调的需求量较大,而这并不是海尔所擅长的。
所以当格力凭借100%的空调业务,从2003年开始实现连续5年40%的营收增长之时,海尔错过了。
但是早就登顶过"苍穹"的海尔,早就想明白了,一时的输赢真的不算什么,在它的眼中,满是星辰大海。
"海尔集团"一路走来,经历过太多的困苦,但它的心中早就已经明白,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海尔智家"的,至于自己,在看到孩子茁壮成长的同时,也该看看沿途的风景了。
"海尔集团":以前太忙,现在已经把未来(高维度的智能家居)交给它(海尔智家)了,我嘛,有些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