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冰箱离床边多远最好(冰箱离床最佳尺寸)

冰箱离床边多远最好(冰箱离床最佳尺寸)

更新时间:2022-02-26 08:30:25

你有没有试过在厕所吃饭,就算看不见也有味道,那些细菌到处飞,

这就是大部分香港穷人居住的现状,能挤在厕所吃饭的还算不错的了,

人们叫这种住房为劏房,也叫“棺材房”“鸟笼房”,

所谓劏房,就是将一间正常的房间分割成许多小隔间,

一间劏房不足七平方米,

人们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这巴掌点大点地方进行。

《2017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显示香港贫穷人口连续三年增加137万名,

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贫穷人,

而香港人多地少房源一直很紧张,就算是小小的一间劏房租金也高得离谱。

阿娥十七年前从越南嫁来香港,三年前离婚后跟女儿美妍相依为命,

她们住的劏房只有七平方米,里面又窄又挤,冰箱挨着衣柜床头连着厕所,

由于空间狭小,年幼的女儿走两步就到头了,

而女儿正是爱蹦爱跳的年纪,身上时常被家具磕得淤青,

阿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没有通风设施,煮饭遗留下来的油烟味很难散去,

为了让女儿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地方,

阿娥平时很少在家煮饭,基本上带着女儿在外面“下馆子”,

在饭店买完便宜的盒饭后,她就会带着女儿在旁边的公园吃,

有时候去晚了公园里坐满了人,他们就只能在台阶上将就一下,

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公园里不能坐,

他们就只能去快餐店,但快餐店的价格要贵上一倍,

所以有时候,她不得不在厕所为女儿煮饭。

炉灶就在马桶旁边,气味很大,她不得不一边煮菜一边来回擦拭,

尽管这样,她知道还是有很多细菌在周围,

有时不注意就会有飞蛾等小动物掉进锅里给她们加餐,

等到吃饭的时候,阿娥打开一张小桌子,

然后连走路的空间都没有了,

女儿稍微动一下就会不小心把饭菜打翻在地下,

一地的饭菜又糟又乱,这让家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垃圾场了,

阿娥直言这不是一个家,这是一个老鼠窝。

因为家里太过狭小,连呼吸都很困难,

阿娥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带着女儿到公园里去玩,

这里有蔚蓝的天空 清新的空气 还有女儿最喜欢的滑滑梯。

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子,阿娥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认认真真的为女儿做一顿饭吃,

因为她觉得这样才有家的感觉。

和阿娥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少玲一家,

少玲和丈夫,两个小孩挤在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劏房里,

从小跟着爸爸妈妈在香港打拼,

她22岁和丈夫结婚后,八年来住过三间劏房,

随着房价越涨越高,她们不得不搬到现在这个家,

跟阿娥不同少玲家里人口多,

所以她只能选择在家里做饭,

很多时候她都会去银行领取食物和些超级市场券,以减轻家里开支。

家里空间有限 一台洗衣机已经占去大部分位置,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她把洗衣机当灶台,

因为家里没有窗户和抽油烟机,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吃煮菜,

沸腾的水蒸气在房间弥漫着 一顿饭下来,少玲早就满头大汗,

对她来说这里根本不是厨房,做饭也算不上享受来说,

到下班时间丈夫回来了,他只能侧着身子才能进门,

一家人围坐下来,屋子里就再也没有了其它空间,

吃饭的桌子也是小朋友做作业的书桌。

吃完饭后,少玲又忙碌了起来,

她需要把所有餐具抹得很干,不然滴下来的水会把旁边的床单打湿,

尽管空间已经十分狭窄了,但他们还是坚持将吃饭的空间变大一些,

为此他们还特意把家里的大床改成了小床,

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坐下来好好吃顿饭更令人幸福的了,

随着儿子和女儿越来越大,小小的劏房也变得越来越挤,

对他们这种收入的家庭来说,在香港买房根本不可能。

所以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申请“公屋”,

“公屋”也就是政府安置居民的福利住房,这是穷人能够拥有房子的最后希望,

然而每年数量有限,申请的人却一年比一年多,

即使他们申请了5年,也没有任何消息。

同样申请“公屋”的还有阿高,

阿高已经五十五岁了,很多人在他这个年纪已经退休了,

但他依然每天上10个小时的班,为的就是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其实阿高曾在船务公司做营业员,最好的时候家里也是有车有房,

但1999年发生金融风暴后,他的全部财产都被用去抵债了,

所以现在他只能和妻子还有一个九岁的儿子,挤在一间小小的劏房里,

生活质量的巨大落差,让他内心十分难受,

以前住的房子很大,现在他们挤在这样一间小房间里,对不起他们。

这是一个单位的劏房,住着三个家庭,

大家共用一个厨房,平时做饭需要排队,

相处多年大家都默契的配合着,

这天是冬至阿高趁着中间休息的四个小时,

争取和家人一起吃饭过节,

因为平日工作忙,阿高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吃饭,

所以他很珍惜这个机会,

他买好菜回家后和妻子在厨房里行动起来来了,

厨房过于狭小不方便走动,

所以两人站在一个位置基本上就不动,需要什么全靠手传,

之后他们就挤坐在床边吃饭,

阿高说,他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宽敞的空间让一家人好好的吃一顿饭。

平日里,阿高的太太也会带着儿子到社区厨房和其他邻居一起做饭,

社会厨房是免费给有困难的家庭使用的,也会提供一些免费的食材,

街坊邻居可以一起做饭 一起吃饭,借此抒发来自平日狭小空间的压力,

或许是因为相同的经历,他们都能理解彼此的难处,谈论起来格外有话题。

尽管生活的很拮据,但阿高还是会偶尔带家人去吃一顿好的,

他说虽然生活艰苦,但不能委屈家人,

他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美好生活可以创造不要太容易放弃一些事情,

根据香港房屋署的最新统计,在香港有25万人住在劏房里,

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都怀着梦想,希望能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扎根,

然而现实却是那么残酷,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他们只能蜗居在,连霓虹灯也照不亮的“家”里,

或许有些人有选择,只是不想离开罢了,

作为普通人,

我们穷极一生或许就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住所,一个能称得上叫“家”的地方,

但如果暂时没有,也希望你能生活开心然后继续努力,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