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建设居所的历史大概有几十万年,猿人时代是住山洞的,后来学会了竹木搭建窝棚,学会制陶器的时候才烧出砖块,有了砖木结构的建筑。所谓“大兴土木”就是因为当时的建筑主要用材是取土烧砖,以木为梁。窗户上也是没有玻璃的,用“窗户纸”。现在还有“这层窗户纸该捅破”这种说法。
建筑材料决定了建筑方式,也决定了房屋的功能是遮风挡雨避寒。直到最近几十年,塑料布和阳光板出现,广泛用到蔬菜种植的温室大棚。温室大棚这种建筑不是给人类居住用的,而是给菜“居住”的。为了让蔬菜得到适宜的温度,人们发挥出聪明才智,建设出了各式各样的大棚和温室。蔬菜大棚这种建筑,在中国才出现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是没有的,冬天吃菜就是冬贮的土豆、白菜、萝卜等等。
蔬菜大拱棚发展到阳光温室大棚是一个飞跃,这也是工农业发达的表现。在人都缺衣服穿的年代,蔬菜是没资格盖棉被的。而今的农村,一些温室蔬菜种植区,近千平方米的大棚一个接着一个,都用卷帘机和棉被。
日光温室在白天接收阳光照射,吸收热量,夜晚用棉被盖严,把温度保住。即使是室外温度已经低到零下10摄氏度,棚里仍然可以保持在零上12摄氏度,喜温蔬菜完全可以避免冻害,可以在寒冬腊月正常生长。
许多阳光温室的农民把菜照顾得很好,自己家的温度还不如阳光温室高,要烧炉子和土暖气来取暖。自从提倡环保低碳,一些地区已经禁止烧煤,政府帮助村民安装了燃烧天然气的壁挂炉。但是,用天然气比较贵,有些村民是在冷得厉害的时候才打开壁挂炉。在取暖问题上,人的待遇还不如菜,这是非常滑稽的。
终于有一部分农民想到了新办法,把高温大棚的增暖保温功能移植到居住的房屋上,在屋子前面建设了阳光棚房。
这个新创造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因为改变了人类几十万年的建筑理念,开始利用太阳光照为屋子贮存热量。能做到这一点需要工业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丰富。在没有塑料布、阳光板的年代,阳光房的建设成本是非常高的,只能用玻璃,而且不方便夏天拆装。农民建设阳光房的这个新创造可以充分利用不花钱的太阳能,零污染,零排放,对环境保护有重大价值,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
有建设大拱棚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建设一个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大拱棚,即使用粗壮的钢管作支架,也花不到两千元,以非常低的投入就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如果提高点档次,棚顶用阳光板,材料费也超不过五千元。
一旦有了阳光房,就扩展了室内面积。不仅可以在阳光房里喝茶聊天晒太阳,还可以养花种菜,安排厨房和卫浴。以很少的投入就让“室内面积”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