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满族盘酱的最正宗做法(辽宁有一种酱叫盘酱制作方法)

满族盘酱的最正宗做法(辽宁有一种酱叫盘酱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2 11:20:52

满族盘酱的最正宗做法

食材:

黄豆,苞米,盐;

做法:

1、黄豆和玉米的比例一比一,把炒熟的黄豆和苞米加工成面粉;

2、将苞米黄豆面和上开水,搅拌适合的湿度,把湿润的豆面攥成一个个十厘米直径的酱块子;

3、将一个个的酱块用旧报纸封好,放到柳条筐里,摆在炕稍,盖上一层薄被,等待发酵;

4、大约一两个月后,酱块子彻底发酵,干裂,长出长长的白色和绿色的毛,霉豆面味也变淡,发酵成功;

5、用温水洗净酱块上的菌毛,酱块砸成手指肚大小的小块,再次加工成细面;

6、将酱面兑上适量的水和大粒盐,和到大泥盆里,等待发酱即可。

盘酱的制作步骤:

一、烀酱(做酱引子) 

1、选豆:酱豆需要籽粒饱满的大豆,其中不能有破半豆子,磨石豆子(不成熟的大豆)。

 2、洗豆:用清水淘洗三遍,达到酱豆中无杂质,洗豆水清亮程度。 

3、烀酱豆子:根据酱豆的多少选择铁锅的的大小,一般烀20斤大豆用12个印大锅。把大豆放到刷净的锅里,填上水,盖上锅盖(最好是木头锅盖)点火开始烀豆。烀豆的环节非常重要,锅要刷净,锅中油污太多要用碱水刷。烀豆水要高出豆子二十五公分以上,宁多勿少,以免糊锅。火候要掌握好,先要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烀。这个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让汤溢出来,(满族人叫扑出来)因为豆的香气和营养都在汤里面,这汤要通过烀,烀到酱豆里去。火不能急,要翻动几次,烀到豆子涨到不能再涨,豆子用手一捏差不多捏断的的程度翻一下锅(把上边的豆子翻到下边去)然后停火。再盖上锅盖,锅盖上盖上麻袋,麻袋上再盖上十公分左右的谷格囊(或豆格囊)保温。灶膛里填满潮湿的格囊,然后用土坯把灶坑门儿被上(堵上)用泥遛上缝,使灶膛内不进风,能让格囊缓慢燃烧。用极小的火给锅加热,当耳朵接近锅盖时能听到锅内咕噜噜响则说明火力适宜。这样闷上半天一宿(大约十五小时),打开锅盖,翻一下锅,看看锅内汤剩多少,如果汤剩的少,就烧点儿开水到锅里。如果汤剩的多就加大火力烧一会儿,然后再盖上锅盖,蒙上麻袋格格囊,灶内塞满格囊,被上灶坑门儿,继续闷上二十小时。打开锅后,发现豆子变成了褐红色,这说明豆子烀好了。整个烀豆子过程大约需要两天两夜,这样烀出的豆子,颜色很深,味道醇正。(一天也能烀红,但是色浅味儿差)

 4、做酱块子:待烀好的酱豆子稍微凉了些(不烫手),用特制的酱杵子搋酱(把酱豆子杵成泥状)。酱豆子揣好后,分成若干等份,(双数)然后摔成约25厘米高的底大顶小的四棱形状的酱块儿。酱块子不要过大发酵不透,太小酱块会变干,不隔(酱块内部不能变成油汪汪的粘稠状)。

 5、贮藏发酵:酱块做好后,放两三天,然后用干马莲绑好,两块拴在一起,挂在摇车杆子上(屋棚下面直径约7、8粗的横杆儿。)或者把做好的酱块放在柜顶上.(底下垫秫秸,块与块之间要有间隔。 烀酱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冬月末腊月初进行。

二、下酱 

1、晾晒酱引子,通过晾晒使覆盖在酱引子上的绿毛干枯,晒死部分细菌,酱快表面变干。

 2、刷洗酱引子,首先把酱引子放入较大的容器中浸泡三个多小时,然后用干净刷子把酱引子刷干净,晾干。

 3、入缸,把酱引子切成大约一公分厚的酱块儿,倒入缸中,然后按2斤大豆一斤盐的比例放盐,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完成下酱全部过程。 

三、下酱后的管理:

1、坚持每天打耙,撇衣(轻轻舀去漂在酱汤表面的绿毛,下酱后需一,二个星期撇完)。

2、坚持晒酱,晴天必须每天打开酱缸盖,以免捂缸。

3、防雨,阴天要盖好酱缸,防止雨水进入将缸中。

4、防蝇,保持酱缸布完好无损以免苍蝇进入将缸中产卵,生蛆。

5、不要用带油的勺子舀酱,以免酱长白毛。 农历四月初八是满族人传统下酱日子。

四、接酱 

接酱是满族盘酱与大酱的的制作方法最大的不同点 ,随着下酱时间的变长和气温的升高,大酱冒起了泡泡,这说明酱发了,到接酱的时候了。接酱的步骤很简单: 

1、将选好的大豆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熟,并带有糊色。

 2、把炒好的大豆用粉碎机粉碎,粉细,再用开水把豆面子沏一下变成糊状放入将缸中。也可以将炒熟的大豆用开水泡透,再用磨磨成糊状放入酱缸中。 

3、仍然以二斤酱豆一斤盐的比例放盐。 接酱要掌握好时机,大酱没发透接酱,酱不爱发。 接酱后的管理与下酱后的管理基本相同。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