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当仁不让”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当:面对。仁:正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以“当仁不让”表示应做之事,就应积极主动去做,不能推托。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后汉书·曹褒传》。《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
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清钱谦益《与惟新和尚书》:“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吴组缃《山洪》二九:“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的跳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