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不畏浮云遮望眼包含什么原理(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什么样的典故)

不畏浮云遮望眼包含什么原理(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什么样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4-09-05 15:34:56

不畏浮云遮望眼包含什么原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富含的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通俗的可以理解为:不要计较太多,浮云遮目,只因为自己不够高。当人努力攀登到高处的时候,自然知道,再没有什么能阻碍人前进,回首望去,所有的计较都变得那么可笑和不值一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首诗是王安石鄞县任上过越州时所作。诗人登上飞来峰,顿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由此抒发了不凡的抱负。诗的后两句寓哲理于形象,可见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

扩展资料: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意赏析:

1、第一句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描绘了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2、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的说法,而诗人却说“不畏”。表现了诗人在官场不畏奸佞的勇气和决心。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