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ǔ náng zhī qíng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 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公临危审正,载惟话言,
【成语故事】:
楚国与吴国即将开战,楚兵少而吴兵多。楚将子囊认为,照这样打起来楚军队必败,这种丢失土地、让君王丢脸的事,是忠臣不忍心做的。因此,他没向楚王请示就下令退兵。
到了国都城郊,子囊派人请求楚王赐死。楚王说,子囊退兵,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看来确实于楚国有利,告诉子囊,我不会让他死的。子囊说,对不战而退兵之人若不处以死刑,那么后世带兵的人,就会以开战不利为借口,效仿我临阵脱逃。照此下去,楚国将成为天下最弱的国家。于是,子囊便退回去拔剑自刎。楚王说,诚如此,就成全子囊大夫的高义吧。殡葬时,楚王装模作样地将斧子与铁砧放在子囊的三寸桐棺上,表示执行了死刑。
从《说苑》的记述看,子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以身殉国,义薄云天,令人敬仰。煞风景的是,《左传》中的子囊之死,却是另一个版本。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这年秋天,楚王派子囊挥师于棠(今江苏省六合县北),准备攻打吴国。吴军闭城不出,楚军只好回撤。殿后的子囊,以为吴军不敢应战而放松了警惕。不料行至一个险要的关隘之处,楚军遭到吴军伏兵的'截击,因首尾失顾而大败。子囊伐吴回来,不久后就死了。
楚囊之情,《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楚囊之情是中性成语,可作宾语;指人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