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中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初三没有学习动力了怎么办)

中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初三没有学习动力了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4-08-08 09:04:21

中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

接触了很多中学生个案后,总结发现,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可能受到以下原因影响:

1、同伴关系。

在青春期,同伴关系是影响孩子发展的致命要素。对,就是这么严重。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没有朋友,哪怕学习成绩再好,都有可能会产生厌学的行为。因为孩子都是通过外界的反馈来认识自己,在青春期阶段尤其看中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学校中没有朋友,意味着自己是不被喜欢的,那么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是“我不是一个值得被喜欢的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内在自我评价,哪有心思来学习呢,甚至还会伴有绝望感。

因此,孩子从小学起,父母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关注同伴关系,不是要盯着问“今天跟谁玩了?”或者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社交“那个同学不好,**更好,多跟他玩”......而是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社交榜样,让孩子习得社交技巧、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社交环境以及了解孩子的社交观。

2、师生关系

“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门课,讨厌一个老师就会讨厌这门课”,这在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更为突出。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孩子对老师的看法,来了解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比如,孩子给老师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页面的?如果孩子提起老师是不屑、看不起、不耐烦的态度,说明孩子的师生关系处理的不融洽。家长也可以主动与孩子聊一聊对每一门学科的老师有什么看法。

当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消极看法时,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听听孩子的这些负面感受是怎么来的?(有一个句型比较好用:相信你对老师有这样的看法,一定是有原因的。可以说说看吗?)当孩子说出原因后,家长首先要共情孩子的这些负面感受:“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有这样的感受。” 然后再带着孩子看一下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角度,目的不是要孩子改变对事情对老师的看法,而是扩大对于老师和事情的认知范围。

要想让孩子在学校的师生关系处理的好,父母自己首先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

3、夫妻关系

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长期关系不和,可能随时会面临家庭破裂,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无法静心学习的。他们甚至会牺牲自己来保护自己的家庭,比如,我们常会见到让自己生病、让自己在学习上出各种问题......吸引父母同时的关注,那看似一家团结的氛围会比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还让孩子感到满意。当然,这一切发生在潜意识。

所以父母如果实在无法一起生活,不如真诚的与孩子交流,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决定。如果父母只是关系不和,还没有到要离婚的地步,那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一个在长期压抑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

4、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有同样的感受“”以前孩子是很乖巧听话的,现在突然一下子就特别的逆反。什么都要跟你对着来”,这同样表现在学业上。唠唠叨叨的“好好学习”再也不管用了。有一位初二的女孩跟我说“我妈如果不问我,我会好好写作业;她一说话,我就开始恶心那些作业,怎么都不想写”。 其实,父母越是控制的厉害,孩子就越是没有自控力、责任心。所以那些说“孩子为什么就会不主动学习”的父母可以去反思一下,孩子在家庭中是不是缺乏责任心?缺乏责任心是不是因为TA不需要承担责任?不管是上学迟到的责任,还有照料自己生活的责任,是不是你都一手包办,人家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和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在小学父母更多是将军,但到了中学,父母就要开始转换角色,让自己退到军师的角色了。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拼命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所以他们很需要独立、自主。但同时,他们并没有独立的能力,所以,父母既不能再继续控制孩子,让孩子有掌控自己的空间,同时,也要随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TA出谋划策。

5、对学习意义的理解。

一个三年级的男孩,设计了很多的自动种植的机械稿纸。我看到了非常惊叹,他说他想要成为水稻专家。我特别惊喜,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而他的妈妈说“不好好学习,整天搞这些没用的,吹牛。” 我认真的听他在描述他将如何运用他的新型机器解决“民以食为天”(他当时说因为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一定要做这件事)的问题。再后来,我们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我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当然最后一定会落地到学习上。这种感性加理性的方式,让这个调皮的孩子,在学校一下子变了样。等到他考了较以往有很大进步的成绩时,他问我“为什么,你一开始就相信我可以?” 其实我只是相信了他可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孩子也都需要被相信,但当他们的梦想和被信任的需求被掐死时,学习的内动力也被掐死了。

还有很多孩子对学习意义的理解都比较浅,或者,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因为爸妈说要好好学习或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我们大可以与孩子讨论好好学习可能更有能力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仅限于此,未免太肤浅,或不足以让孩子信服而为此努力,况且有的孩子本来就觉得自己现在生活就挺好的,这样的解释对TA就毫无意义。这里推荐大江健三郎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希望能给家长与孩子一些启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