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史记中项羽取而代之的道理(项羽说秦始皇可取而代之原文)

史记中项羽取而代之的道理(项羽说秦始皇可取而代之原文)

更新时间:2024-08-06 20:27:24

史记中项羽取而代之的道理

项羽又叫项籍,他的先代都是楚国的名将,因为有战功而被楚王封在项城县,所以他们就姓项。

项羽少年时期,曾经去读书,结果读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兴趣,又改去学剑术,结果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为这件事情很恼火,骂他没有出息。可是项羽却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而已,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是一个人作战,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率领一万人作战的本事!”项梁听了这话,心里挺高兴,就教给他兵法。

有一天,秦始皇出巡到会稽渡钱塘江,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出来观看。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架浩浩荡荡、威仪非凡,便用手指着秦始皇,对项梁说:“我们可以代替他!”项梁听了这话,慌忙堵住他的嘴,说:“可不要胡说八道,这是要灭掉九族的大罪啊!”

从此,项梁心里特别喜爱项羽,以为他日后能够做成大事。项羽二十几岁以后,身体长得健壮、高大,力气过人,能把大鼎举起来,当地青年人都非常畏惧他。

时机没用多久就到了。秦二世公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举义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吴中六国的旧地。项梁叔侄听到了这个消息,万分激动,便加紧了起兵的准备工作。他们明白,要想起兵,必须首先把驻守吴县的会稽郡守突然派人把项梁请到官府里,同他悄声商议道:“江西一带的郡县已经全造反了,我看秦朝已到灭亡的时候了。常言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我们江东也不能单等着别人来吞灭自己呀!我想赶快起兵,扩大势力,打下一块地盘,我当首领,请你当将军,为我带兵,你看怎么样?”

项梁听了,觉得正是时机,便有了自己的注意,他假意说道:“蒙你抬爱,我哪能不效力呢?可惜我只有个将门之后的虚名,说起用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您要起兵,最好把原来楚国的大将桓楚请来。可是听说楚国灭亡之后,桓楚逃亡在外,我侄儿项籍大概知道他的隐身之处,您看是不是把项籍召来问问?”

郡守说:“既然你侄儿知道桓楚的行踪,那就请他走一趟,去请桓楚。”项梁答应了,走出官府,找到项羽,说了自己的打算。然后让项羽带着佩剑,随他去见郡守殷通。项氏叔侄来到殷通跟前时,项梁递个颜色,意思说:“可以动手了!”项羽会意,飞跨一步,抽出佩剑,只见寒光一闪,殷通便人头落地。项梁提起郡守的人头,摘下他的印绶,佩在自己身上。这时府中大乱,卫兵们各持兵器,一拥而上,项羽见拥上来不过百八十人,哪里放在眼里,他大吼一声,如同晴天霹雳,接着挥起宝剑,一口气砍到几十人。侥幸未死的,见项羽简直和下山猛虎一样,吓得丢魂落魄,跪地求饶。

项梁拿到了郡守的兵权,首先到附近属县选拔了八千多精兵,然后安排手下的宾客个吴中的豪杰充任校尉?候、司马等各级武官,并任命项羽为禆将(副将),协助自己率领八千子弟,征占各县,稳定住江东的局势。

到了这年冬天,陈胜伐秦的主力军被秦将章邯攻击,大将周文自尽,副王吴广被害。北方割据称王的武臣等人,只顾自己抢夺地盘,拒不发兵援救。陈胜手下的将领召平,听到这个消息,决定说服江东项梁这支义军西进抗秦,援救张楚政权。

项梁早就有此打算,便很高兴地同意了召平的建议,立刻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度过长江,向西方前线挺进。各路义军纷纷前来投靠,使这支部队迅速增加到六七万人。

不久,陈王被害的消息证实了。张楚政权失去了首领,严重地影响着楚地反秦的斗争形势。项梁当机立断,决定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县开会,拥立新领袖。参加大会的义军首领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沛公刘邦。

刘邦一家世代为农,所以他的远大志向和贵族之后的项羽一定会有所区别.当刘邦来咸阳应征徭役,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驾仪仗的浩荡气势和皇帝的无上尊严,唤起了他内心朦胧和潜在的强烈欲望,所以他不由地发出肺腑地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当时的"羡慕"应该大于"欲望".

而与刘邦同时代的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从小受过严格的"六艺"强化训练,且胸怀大志,所以他明确地标示到"彼可取而代之。"跟刘邦的羡慕和模模糊糊的向往不同,项羽直抒胸臆,要取而代之.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