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域性
农业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各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光照条件、温度等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地技术条件与政策导向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球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季节性
农作物是典型的“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品种,在农作物种植年度中,农产品同时收获,集中上市,表现出明显的的季节性特征。
(三)波动性
农产品价格受种植而积、气候、产量、库存等条件,以及农业产业政策、补贴政策、国家收储政策等影响,农业生产有丰产歉产之分,淡季旺季之别。因此,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
(四)稳定性
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偏刚需,尤其是粮食类与油脂类,不论价格怎样变动, 消费需求基本是稳定的。
(五)差异性
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同一区域的消费者消费需求趋同,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农产品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生态化
即按照“尊重自然、循环发展”的理念,从事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加工和销售安全、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可以说,生态化是品牌农业的“心脏”。
当前社会随着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
品牌农业生态化建设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源头污染,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人口收入持续增长,对农业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很有帮助。
下一步更是要利用生态产业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牌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
价值化
2、价值化
即引入品牌营销模式,通过品牌定位、产品创新、产品核心价值、品牌(产品)形象设计以及传播推广等手段,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收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价值化是品牌农业的“脸面”。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市场、是品牌。创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现在某些地方对创立与培育品牌的认识不够,品牌建设多是“乱枪打鸟”性质的。实际上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增加传播途径,而是减少传播途径;不是做面,而是做点;不是做宽,而是做深;不是先做“知名度”还是先做“美誉度”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塑造品牌价值的问题。只有找对方向,投消费者所好,深挖品牌潜能,才能做出为品牌拥有者带来溢价、提供附加值的品牌。
三
标准化
3、标准化
即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手段,对农业经营组织的种养、加工过程和环节,进行规范化、系统化改造和建设,改变传统农业经营的粗放、随意和人为性,形成可量化、可控制和可复制。可以说,标准化是品牌农业的“血液”。
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过程中,标准化建设最关键。这里的“标准”体现在严格甄选的农业基地里,详实透明的农产品追溯体系里,自建、自管、自营的全产业链里。
品牌农业要做的就是建立标准体系:一是要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完善检验检测质量体系,三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四是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标准体系。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美味。
四
产业化
4、产业化
即农业“三产合一”,实现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融合与产业整合,形成完整农业产业链,进行良性联动和互动。可以说,产业化是品牌农业的“肢体”。
“三产合一”所发挥的力量绝不是“1+1+1=3”那么简单的,而是根据农业“新六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原则,实现“1+2+3=1x2x3=6”(指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进行二产加工,由原本一份收入增值为两份;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最终获得六份收入)。它拉长农民增收链,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规模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
资本化
5、资本化
即根据农业投资风险大、利润回报低、投资周期长、市场前景广的产业特点,积极主动先期导入现代投资和资本运营理念、模式和路径,用资本的杠杆和力量撬动、助推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可以说,资本化是品牌农业的“头脑”。
农业资本化就是就是逐步提高农业的资本投入水平,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内外部的资本化水平;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改善投资的机制体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