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亾”的基本含义古同“亡”。
“亾”,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wá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亾”的基本含义古同“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亾
笔顺号码 345
释义 古同“亡”
部首笔画 2笔
仓颉码 vo
字源演变
“亾”,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亾”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亾”字头,请参考“亡”字。)
【唐韵】【集韵】【韵会】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乐酒无厌谓之亡。【注】谓废时失事也。【家语】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灭也。【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
又逃也。【大学】舅犯曰:亡人无以爲宝。
又【前汉·韩信传】萧何闻信亡,自追之。
又与忘同。【诗·邶风】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又【正韵】同无。【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毛传】亡谓贫也。【说文】从入从。【徐曰】音隐,隶作亡。
【艺苑雌黄】古惟用兦字,秦时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变林爲四点。
说文解字
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属皆从亡。武方切
说文解字注
逃也。逃者、亡也。二篆爲转注。亡之本义爲逃。
今人但谓亡爲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爲亡。亦谓死爲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
故丧篆从哭亡。亦叚爲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会意。谓入于曲隐蔽之处也。武方切。十部。凡亡之属皆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