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立夏丸子的来历(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的来历(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丸子)

更新时间:2024-08-05 23:42:57

立夏丸子的来历

“立夏”节气,表示夏天的开始,气候起了变化,昼长夜短,天气渐热,人易疲劳,四肢无力。为了蓄积补充体力,聪明节俭的客家先人,并没有什麼高级营养品,便就地取材,利用自种的大米原料烹制出“硬饭丸”这种美食。靠它来补充营养,强身健体。特别是乡村农民要早起晚归,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夏季农忙开始,须加劲耕作,更要添添力气,补补身子。因此,在家乡流传著︰“立夏不做丸,晦气到明年”的农谚。

立夏丸又称立夏粿,是一种节日食俗。在立夏节吃的一种粿子和汤圆,不过是用米蒸熟后搓烂和成小团子,然后用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东西煮成“羹”,名叫“立夏羹”,又名“立夏粿”,合家共食。俗谚:“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于冒雨干活)。立夏吃丸子,由来已久。根据《将乐县志》记载:农历四月立夏,除守孝户外,各家都煮夏羹丸。其做法为: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锅里搅拌熬成糊状,然后装入盆、钵冷却后,抓捏成一个个小丸子。煮时,配小竹笋、肉片、香菇、虾米等佐料。

许多农户另将一部分浸泡过的大米去煮,米芯还未熟时就捞起来捣烂后,再捏成米丸(俗称“米骨丸”),加糖煮给参加劳动的男子吃,据说可强筋壮骨,滋补身子。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