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即“以点概面效应”以偏概全。
4、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5、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主观、机械地把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
人际交往的原则:
1、交互原则。对于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相反,对于不喜欢、排斥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排斥、疏远对方,避免与其有深层的交往。
原因: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件。
2、功利原则。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或至少等于失。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所谓自我价值,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
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一)平等原则
交往中,彼此在人格上平等,互惠互利,因此要平等相待,不可盛气凌人。
(二)诚信原则
“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不会有真诚的朋友。
不要轻易做出许诺,一旦做出了,就应认真履行。倘若言而无信,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还可能众叛亲离。
(三)宽以待人原则
交往中,不可严以对人、宽以对已,这样有悖公平,只会导致对方反感。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能赢得对方敬重。
(四)距离美原则
人际交往中,双方要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际心理关系,而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 卫距离。过于亲近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影响双方关系。
(五)自尊自爱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
好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利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是很正常的。
可对于交往不深的人的礼物,尤其是异性间的馈赠,最好谢绝,不可来者不拒,否则可能受制于人。
(六)虚心原则
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不要讳疾忌医。
你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
(七)大度原则
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误会,这种情况下要设身处地,多替对方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不要不依不饶,应该大度地谅解对方,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友谊。
(八)戒骄戒躁原则
人际交往要戒骄戒躁。
即使你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高于对方,也不能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势,对老朋友尤其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