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这一习俗与重阳节所在的季节和古代人们对自然、生命的认识有关。
首先,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正值秋季。在古代,人们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开始。因此,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以便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也有祭祀天神、祈求丰收的寓意。
其次,古人认为高处可以远离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登高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登高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期许。
此外,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还与古代的道教信仰有关。道教认为九九重阳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登高可以躲避邪气、驱除瘟疫。因此,在重阳节登高成为了一种寓意驱邪避祸、祈求健康长寿的民间习俗。
总的来说,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命、亲情和美好的向往与寄托。
一、源于古代的山岳崇拜。《礼记·祭法》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有灵,能庇佑人类。因此在九九重阳这天登高,是源于敬畏山岳的一种行为,目的是祈福。
二、源于秋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古人认为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重阳登高,可吸纳清气,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登高“辞青”。古人常将重阳节和上巳节(后来与清明节合一)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节万物生长、植物茂盛,有“踏青”习俗。重阳节万物萧瑟、落叶满地,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