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奥斯卡·柏妮菲的新作《与庄子哲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位被称为“应用哲学大师”的奥斯卡,大概是苏格拉底和老庄的门徒,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是通过提问和对话来进行哲学思考的,而不是通过著书立说来演讲灌输的。所以,奥斯卡的学术观点更倾向于“不立文字”。
最懂庄子的人
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院长,他聘请刘文典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授课期间,刘文典把主要精力放在《淮南子》校勘上。经过多年努力,1923年,《淮南鸿烈集解》正式出版。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由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胡适破例为其作序,并对此书大加赞誉。刘文典并没有就此满足,此后又开始了《庄子》和《说苑》等经典的校勘工作,在校勘界声誉日隆。
1939年,《庄子补正》出版,陈寅恪为之作序,不惜大放溢美之词。
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大师之大师”,能为此书作序,刘文典顿时身价倍增。
此书一出,刘文典在全国学术界获得“庄子专家”的美誉。每次上课讲《庄子》时,刘文典第一句总是说:“《庄子》嘛,我是不懂的,也没有人懂!”
《庄子补正》的出版,让刘文典的学术生涯达到最高潮期。
据闻,刘文典为了静心研究学问,总是在夜里九十点钟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七八点才睡觉,从来不吃早点。到了中午,饭做好后,由夫人张秋华负责叫他起床,并把他“领”出房间。
有时,张秋华给他夹菜时,他还朦朦胧胧的,似乎没睡醒,看也不看便一口吃下去。在他看来外表饮食这些学问之外的事,都不足留意,足见其修学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