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古代计时,一天分12时辰,在日晷上是十二个大区,指针的影子处于哪个区,就表明当时是那个时辰。
但一个时辰有如今两小时之久,不够精确,于是在时辰内继续细分,每个时辰分【时初】【时正】两部分,各分四个部分,分别叫做【初刻】【正刻】,所以一个时辰工分八刻,相对较为精确。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有人说11点45分才是午时三刻,不对的,那个钟点叫【午初三刻】。
从明代起,朝廷基本确定午时三刻是斩杀囚犯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被杀的囚犯阴魂收到的压制最大,不至于作乱。
在北京这个地区,12点45分,太阳高度角已经偏西,不是最大了,为什么说阳气最盛呢?
因为北京和西安有经度差异,北京是东经116度43分,西安是东经108度54分,两地相差将近45分钟,北京12点45分的时候,西安是整12点,日晷起源于西周,都城镐京就在西安市附近,黄帝陵也在陕西境内,所以算时间可以按各朝代都城为中心(如北京)方位测量,而讲到正午阳气最大的时候,要以西安市为准。
因此明代以后各朝代都定都北京,杀囚犯的时辰就定为午时三刻了。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算法,子时是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就是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接近十三点又不到十三点,也就是十二点多。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1]
中文名
午时三刻
外文名
3 ke, ante-zish
特点
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相关文献
《元史 历法志二》
释义
约中午11:45或者12:45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