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下辖12个县区。以下是洛阳各县区名字的由来:
老城区:又称洛阳城,是洛阳市的中心区域,名字来源于这里的历史悠久,是古代洛阳城的所在地。
西工区:得名于区域内的西工河,这条河流是洛阳市的一条重要水道。
瀍河回族区:得名于区域内的瀍河,这条河流贯穿整个区域,回族是区域内的一个民族群体。
涧西区:得名于区域内的涧西河,这条河流在涧西区与西工区之间流过。
吉利区:得名于区域内的吉利山,这是洛阳市标志性的山峰之一。
洛龙区:得名于区域内的洛龙山,这座山脉是洛阳市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嵩县:得名于区域内的嵩山,这座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宜阳县:得名于区域内的宜阳山,这座山是洛阳市的重要自然景观。
孟津县:得名于区域内的孟津镇,这个地名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是洛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安县:得名于区域内的新安江,这条江流经新安县境内。
栾川县:得名于区域内的栾川镇,这个地名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
偃师市:得名于区域内的偃师镇,这个地名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是洛阳市文化名城之一。
以上是洛阳各县区名字的由来,这些地名反映了洛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伊川---因伊河而得名。伊川在唐尧时期即称伊侯国,虞舜时期开始称伊川。
宜阳---因其故城位于韩城的宜水之北而得名。隋置宜阳县。其后曾改称寿安、福昌、甘棠县等。自金元以来,一直称宜阳县。
偃师---息偃戎师:息=停止;偃=放下,戎=军队、军事;师=出征的部队。周朝开国之初,首先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息偃戎师”;一件是营建都城洛邑。”
汝阳---唐朝时已设置为汝阳县。加之该县又地处汝河北岸,故复名汝阳县。
洛宁---因其境内的西北有崤山、南有熊耳山,故古称崤地,北魏=崤县。西魏=宜阳县,北周=熊耳县。隋=永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洛宁县。1947年=洛南县+洛北县。1949年=洛宁县(洛河+永宁)。
嵩县---炎帝时=伊侯国,东周时=陆浑戎地。西汉=陆浑县。宋绍兴九年(1139)=顺州,金=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嵩县,是因在嵩山之西而得名。
新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新安县。秦朝统一六国后,企图长治久安,故把设在战略位置尤为重要的关、洛要重新设的这个县取了一个安字。便是新安。
栾川---栾川之名来自伊水。伊水古称鸾水。相传因此地多鸾鸟而得名。古时“栾”与“鸾”相通,故作栾川。
孟津---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该县东北、孟县西南一个黄河边上的地方与八百诸侯会盟,召开过誓师大会并从此渡河。于是这个会盟处就叫了个会盟台,此渡口便叫盟津了。后来,盟津又讹传为孟津了。
吉利区---吉利区之名来源于“吉利村”。1958年=孟县吉利人民公社。1978年1月6日=石化工业基地,隶属洛阳市。1982年8月13日洛阳市吉利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