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集体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共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争创文明班级。让学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具体的目标,可以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奋进,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学生都向往能成为少先队员,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通过少先队的具体规章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对照自身行为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或者开展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通过获得奖章等荣誉,激发学生的道德自律。
三、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途径。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具体的。因此,有些时候还要将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既使其明理,又导其行,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德育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具体,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效果更显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缩短时空距离,记录学生日常行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采取讨论、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力求让德育充满活力,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師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方式、道德品质甚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动,往往被学生看到并模仿。而且,教师的人格不仅当时对学生有影响,在以后步入社会,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处处从我做起,率先垂范。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熏陶。
六、坚持正面教育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因此,要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道理。以美好、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课堂中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班风。
七、开展校内外德育规范活动
对学生在校内外生活学习的各种场景和情境进行规范引导。如,在上、放学的路上不能随便买小摊上的零食,让他们知道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对身体健康有害处。遇到年龄大的老人或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帮助,与他们交流,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的行为标准。总之,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各种活动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家校结合加强德育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家校德育合力。教师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利用家长会,详细汇报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表现;认真听取家长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建议;共同探讨家教体会。同时,教师还不定期地家访,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对策,并指导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教育。教师与家长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