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大,公爵是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以下是公爵和侯爵的详细介绍。
公爵:
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所见有周公、召公、毕公、明公、井公、毛公、芮公等。可以肯定的称公诸侯,有宋景公、宋昭公等。
侯爵:
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金文所见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如鲁侯、康侯、邢侯、蔡侯、滕侯、虞侯、荀侯、曾侯等。称侯的异姓国君,除与周室关系非同寻常的姜齐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齐外,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有铸、陈、纪等。齐桓公会盟诸侯一同尊周王以后,周王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从侯爵升为公爵。并将女儿嫁给齐桓公,由同姓诸侯鲁公主婚。
公爵大。
国公大,公侯伯子男。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列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爵位等级划分
先贤仰望上苍,发现日月星辰能在各自的轨道上谐和运行,由此天地秩序可保不乱。为保人事不乱,圣明的君王象天法地,安排尊卑秩序,使众人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国君爱养百姓,百姓礼待天子,从而上行下效,国家也可以长久运行。
上古至先秦,天子设立五等爵位,以区别尊卑秩序。从而出现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至秦汉时爵位另有变化。这五等爵位有哪些含义?据白虎通记载,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是师法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制定。
公,本意正直,取正直无私的意思。善于治理百姓,能公正地为万民做主,就称为公。据《周礼》记载,公爵封地面积为五百里。而后世王朝,公爵封地各有不同。
晋朝时期,陶侃还未显达时,善于观相的师圭,曾对陶侃说您的左手中指有一道垂直的指纹。您日后一定会荣登公爵,贵不可言。后来陶侃官至八州都督,手握强兵,荣列公卿之位,师圭之言果然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