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曾与众名士联诗出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满座惊叹,皆为之搁笔。(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招致幕府,后又归隐故乡,不久病逝。其友王维画像于郢州刺史亭,世称“浩然辛”,后改为“孟亭”。 孟浩然一生沦落,却是初盛唐过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指出“到孟浩然手里,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字两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李白《赠孟浩然》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其六)。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六十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运用格律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孟浩然逝世后,好友王士源出版《孟浩然集》三卷,后《全唐诗》辑录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较多反映山水隐逸生活,恬淡孤清,形成和谐优美的意境,独具风格,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没有涉及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 寻芳草:喻追求理境界。 违:分 当路:当要权者。 假:宽容。 还:回乡。 扉:门。【鉴赏】本诗是孟浩然将离长安、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还是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 孟浩然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竟然无功而返,诗人心中是很惆怅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一时牢骚语,他与王维还是甚为相知。前二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安是这样的难堪,所以三四句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怅地告别。 五六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援引;“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无望,诗人再留京城就毫无意义,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寂寞地度过余生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十分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作味,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