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白茶的历史起源与演变(老白茶的起源和历史记载)

白茶的历史起源与演变(老白茶的起源和历史记载)

更新时间:2024-05-28 12:11:10

白茶的历史起源与演变

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得到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

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一、上元初年(公元760年)

对于白茶来说,上元初年是它的第一次亮相。

《茶经》中只用简单的一句话提到了白茶:“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后经过陈椽教授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中国白茶原产地,白茶山是指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

白茶的出现,为成为六大茶类奠定了基础。

二、大观元年(1107)

大观元年,对于白茶来说是重要的一个纪年。

在这一年,白茶成为了最流行的茶。

宋徽宗是这样说的:“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至此,白茶成为了宋朝皇帝的最爱。

白茶,也渐渐成为了大家所喜爱的茶。

三、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白毫银针诞生。

这时候的白毫银针与我们现在喝到的白毫银针有所区别。

它是选用福鼎用本地菜茶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四、咸丰六年(1857年)

在这一年,白茶又有了新的突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开始出现在茶农的视线中。

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出现,为白茶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五、光绪十二年(1885年)

与现在最接近的白毫银针诞生。

光绪十二年,福鼎茶人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的壮芽为原料加工“白毫银针”(大白)。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芽壮、毫显、香多的特点被发掘。

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出来的银针外形、品质远远优于“菜茶”,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10多倍。

约在1860年用采茶加工的银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六、1891年

1891年,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的白毫银针开始外销

七、1910年左右

福鼎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用于在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

这时候的白茶,身价不如清朝时。

八、1912年-1916年

这几年,白茶的对外销售火热,逐渐打开了海外市场。

但好景不长,受到一战的影响,白茶的销量一落千丈。

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据福鼎市县志记载,在1937年白茶有少量的出口,“二、五大斗上等白毫银针,木箱封闭民船运输,由福州外运出口”。

九、1922年

1922年,是一个分水岭。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

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

十、1946年

一位傅姓的广东茶商,在福鼎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

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

十一、1962年

到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

十二、1965年

1965年,茶农们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能够在阴雨天气也制作白茶,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

至此,白茶的复式萎凋法开始走进茶农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