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根据金属的电极电(电极电势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氢在其中是重要参考,我们规定氢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v,这是一个化学热力学规律呈现,表明金属单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排列。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也就是说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如Zn+H2SO4=ZnSO4+H2↑,Cu+H2SO4≠,因此Zn位于氢之前,Cu位于氢之后,Zn比Cu的活动性强。但不可用金属与稀硝酸反应判断金属是否位于氢之前,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位于氢之前及部分位于氢之后的金属都可与硝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氢气。如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尽管Zn和Cu一个位于氢之前,一个位于氢之后,但二者都能与稀HNO3发生类似的反应。
以前的初中化学课本中有用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内容,实际上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化学动力学的指标,并不能准确反应化学热力学参数,所以现在的教材已将这部分内容删去。比如铝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要剧烈的多,铝几乎不反应,由此得出铁比铝活泼显然是错误的。
不过用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单质中的金属元素与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弱是可以的,这种盐既可以是硫酸盐,也可以硝酸盐或金属氯化物。如Fe+CuSO4=FeSO4+Cu,所以活动性Fe>Cu,Cu+2AgNO3=Cu(NO3)2+2Ag,故活动性Cu>Ag。但金属钾、钙、钠与盐溶液不是发生简单的置换反应,如2Na+CuCl2+2H2O=Cu(OH)2↓+2NaCl+H2↑,还有部分高价态金属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作为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如Cu+2FeCl3=CuCl2+2FeCl2。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
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
扩展资料:
金属活动性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无关。大多数人认为铯与水反应会爆炸,而锂与水反应很平和,误以为铯比锂活泼,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金属活动性只和其电极电势有关,和剧烈程度无关。因此,锂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
1、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若金属过于活泼,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
2、理论上讲,金属活动性表中铁及排在其前的金属均可置换出纯水中的氢。
3、若只考虑氢离子的氧化性,排在氢(H)前的金属才能和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
4、排在越后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排在越前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把其他化合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