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六国论和过秦论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六国论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六国论和过秦论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六国论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更新时间:2024-05-25 12:24:13

六国论和过秦论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

《六国论》和《过秦论》在论证方法上有所不同。《六国论》侧重于议论分析,而《过秦论》则采用记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具体来说,《六国论》主要采用例证法和比拟论证法来论证其论点,通过分类举例、对比不同国家和秦朝的策略来阐述赂秦的弊端所在,以及不赂秦的国家为何会因失去强援而灭亡。同时,该文还采用了逻辑推理和因果分析的方法,从赂秦的后果和不赂秦的原因两方面来进行论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观点。
相比之下,《过秦论》则更注重记述和叙述,通过讲述秦朝的历史和各个阶段的变化来论证秦朝灭亡的原因。该文前四段以极概括笔墨叙述了秦一百多年的兴亡历程,让读者了解秦朝的历史和背景。接着,通过比拟的手法,将攻守之势和仁义不施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最后,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即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实行仁政。
综上所述,《六国论》主要采用议论和分析的方法,通过举例、对比和逻辑推理来论证其论点;而《过秦论》则更注重记述和叙述的手法,通过讲述秦朝的历史和各个阶段的变化来论证秦朝灭亡的原因。

《过秦论》寓议于叙,运用比拟;《六国论》则是例证法和比拟论证法等的综合运用。   

所谓“寓议于叙”,即《过秦论》前四段以极概括笔墨叙述了秦一百多年的兴亡汗青,虽处处叙而岂论,但其“义理”却早已蕴含此中,但偏偏“引而不发”,直至文未将内蕴的寄义加以挑明,读者才牵挂顿释,回顾前文,方明确作者明写、详写“攻守之势”,暗写、略写“仁义不施”,其目标全在于指斥秦王朝仍接纳暴政的策略而没有“易其道,改其政”——即实验仁政。此外,本文运用四组比拟很好地论证了其论点。这一点非常明了,不再赘述。通过比拟,攻守之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之理自现——不施仁义的苦果也只有秦本身品尝了。   

《六国论》的论证要领,则以史实为凭据,采用分类举例比力的方法,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度先从正面加以论证,具体地说,即文章第二段就“赂秦”的一些国度韩、魏、楚加以论证,“赂秦”者调换的仅仅是“一夕安寝”,因此“赂秦”的效果只能是“火上浇油”——助长秦人的威势,减弱了自身的国力。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幻灭之道也”。文章第三段则以齐、燕、赵三国为例, 指出齐国幻灭原因在于“与赢而不助五国”,燕赵两国死亡的具体原因是其自己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但根本原因都是失去了外助的燕赵等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败北而亡,诚不得已”。如许就有力地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接着从反面加以论证,假如不赂秦则六国不至死亡,从而发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叫嚣。最后一段,由论古转入讽今,通过两组比拟,鲜明地指出不以六国为戒,必是一条亡国之路。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