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桥边的老人对话描写作用(溪边描写了儿童在溪边什么的情景)

桥边的老人对话描写作用(溪边描写了儿童在溪边什么的情景)

更新时间:2024-08-07 13:16:34

桥边的老人对话描写作用

1、解读:

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选材典型。

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

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通过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文章的构思和取材是巧妙和独特的,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危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

2、赏析: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镜”、“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富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于“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边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动作的描写。

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

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时的心态。

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然而并非他不恐惧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