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头条号【终结零回帖】的邀请。
针对这个问题【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怎么办?】认知框架君来谈一谈自己的视角。
首先要建立认知,啥是舒适区、啥是学习区、啥是恐慌区。
建立认知的过程,就是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形成一套认知发展的思想体系。搞清楚这三个区是如何转换的。
认知要发展,就不能只呆在【舒适区】,要走向学习区
通过【适当增加难度】的学习,改变大脑已有的认知结构,这就拓展了认知结构
调整大脑里的认知结构去适应这个世界或者去适应学习,这是在拓展认知结构。
离开舒适区,并不是目的
拓展认知结构,才是目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拓展了舒适区的范围。
如果步子迈得太大,比如让一个【小学生】去学【高中数学】,这就来到了恐慌区,想学习,但挑战难度太大,会让人恐慌。一个小学生直接去挑战【高中数学】,直接从【舒适区--跨越到恐慌区】,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概率就是放弃。
但如果一步一步来
原先的学习区会变成舒适区
原先的恐慌区会变成学习区
这样子,即保证了挑战,也不至于让学习的挑战难度太大。
如果明白了,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思想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最终还是愿意呆在舒适区,那么就没有怎么办法可以改变他了。
用一句流行语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个愿意装睡的人,是没有人能把它唤醒的,除非他自己想醒过来。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他会感到很舒服,很放松,但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他就会不舒服。比如说,刚来的鞋穿着很夹脚,穿了两个星期以后就会开始感到舒服了。与紧张的工作环境相比,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