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训斥对方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父母经常批评孩子五种底线不能碰)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训斥对方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父母经常批评孩子五种底线不能碰)

更新时间:2024-05-22 11:08:12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训斥对方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让孩子产生“我是不好的”的自我认识

当家长指责训斥孩子的时候,他就像一个法官,代表了权威和正义,不容顶撞和冒犯,训斥的话句句刺耳锥心,比威胁的威力还大。训斥而不是支持和帮助,本身就是拒绝,不仅仅是关上门,是从门内拖到门外,再关上门。

孩子难免会“犯错”,我们这里先排除掉孩子本没错,而是家长小题大做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或者把只要没听我的,只要与我想的、要求的不一样就算错等情况排除。假设孩子言行确实不当,违反了纪律或社会规范,给他人造成不便或冒犯、侵犯了他人。如果我们带着预防孩子变坏的目的去看孩子,我们会满眼看见的都是孩子的错。很多人都知道,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批评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且不说我们能否做到,就算做到了,总是批评指责,孩子动辄得咎,那么也同样会令孩子感到自己本人的被评判,是自己本人不对、不好,一旦形成了“我是不好的,我总是犯错,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等自我概念,就是永远地给自己判了刑,不能翻身。

二、孩子会变得畏缩、犹豫,不敢尝试

指责和训斥并不能给孩子以真正的帮助。假设孩子确实言行不当,训斥只是用非常激烈的形式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予以批判,至于什么才是恰当、正确的言行呢?怎样做才是对的呢?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如何处理。训斥和指责是破坏性的,而建设性的、正向的是:教导、传授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了解自己言行的前因后果,从而从过失中总结教训并习得新的方法。

总是被指责和训斥的孩子会变得畏缩、犹豫,不敢冒险尝试新的领域,因为怕会犯错。这样的人生不舒展、不开心,如果别人的生命如蓬勃生长、茂盛生长的花草树木,那么总被指责的孩子的生命就像是被盐水渍过的蔬菜,萎缩、定型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行为上的犹豫、畏缩源于犯错的恐惧,更源于内心的不自信,总被训斥的孩子没有自尊可言,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没有自信,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信任;惶惶不安,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接纳。

训斥和指责,意味着拒绝、不接受、不许可。长期下来,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以被接受、值得父母爱的。没有自尊和自信的人会不自觉地讨好别人,不断地为自己的言行解释或道歉。也有的人会变得“强势”起来,总是挑别人毛病,看别人的缺点,指责和训斥别人特别拿手,因为在他的人生经验中,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赞许、认同、认可、表扬、夸奖,而且他会认为把别人的缺点和毛病告诉他是为了他好,为他负责。这样的态度和行为怎么能搞好与他人的关系?

经常被指责和训斥,孩子被逼得只有一条路可走,倒也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例如,读书可能会比较好,能顺利地升学、毕业找工作,虽然孩子并不快乐,而且性格上会有上述缺陷。

三、孩子会养成自责的习惯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他会时时事事进行自我反省: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刚才那事是不是做得不对?一个人如果总是把精力放在向后看上,他怎么可能把向前做得好呢?总是被训斥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能有成就。自责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将首先想到是由谁来负责、认罪,而不是去解决问题。自责的人会被别人很平常的话惹恼,所谓恼羞成怒。他会将周围的人视为盯着他、评判他的人,而不是同事、邻居、不相干的路人。越是自责的人越不容易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反而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推卸责任,有时其狡辩会让人觉得无理取闹。自责的人也容易责备他人,就像浑身被毒液浸过一样,刻薄成性、牙尖嘴厉、心怀恶意,总把人往坏处想,毒害着别人也毒害着自己。

四、隐形的责备更容易让孩子感到被贬低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受过教育、爱看亲子育儿书籍的家长,已经很少用憎恨的语气训斥孩子了吧?不过,各种隐性的指责和责备还是很多的。我常常听见家长纠正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说妈妈唠叨、烦人。对于妈妈来说,这可能是关心,是提醒,怕孩子出错,没有什么问题呀?但仔细想一下,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认定孩子会出错,孩子是无能的、笨拙的、易犯错误的,因此不能信任,必须不断提醒。孩子会非常敏感地体察到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的这个前提,孩子感到厌烦,除了太过唠叨限制他之外,也有这个层面的反抗,“行了,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别说了,我早知道了。”这些话背后是一种请求:请相信我能做好吧!

还有一种隐形的责备是在家长传授、教导孩子的时候,我听见不少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或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语气格调中有一种强烈的暗示,就差说出口了:“怎么样?你不会吧?”“瞧,这样才对,你想错了吧?”“哎,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没有想到?”孩子对这些没说出口的话是感受得到的。

本来孩子对家长就是仰视的态度,在家长面前孩子是弱小的、幼稚的、没见过世面、没知识没本领,所以孩子才会那么谦虚,那么热诚,那么信赖地向家长讨教。家长是有责任、有义务去教导孩子的,而且是要以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让孩子真正领会、学会。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虽然人类共同的弱点之一是好为人师,但当一个好老师可不简单,光我们自己像领导作报告一样或背书一样照本宣科,结果孩子没听懂,那我们还是没教好。

有的家长是很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自豪的,这个自豪有的时候不恰当地流露出来,就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对自己的抬高和对别人的贬低——孩子更容易感受到这种贬低、责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