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怎样训练田径

怎样训练田径

更新时间:2023-10-10 11:04:09

怎样训练田径

中学的田径短跑训练属于基础的业余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选拔田径短跑后备人才,也是青少年运动员全面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并且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学校、个人争夺荣誉的阶段。由于我国现行的学制和中小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使课余田径训练存在一些独特之处,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现在的中学大多数通过校运动会选拔出人才,再通过教练员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参加市级以上的运动会。教练员如何在短时间内让选拔出来的苗子有优异的成绩,这不光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也大大提高学生对田径项目的信心,从而大大推广田径运动项目。

对于青少年田径训练特点的研究已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主要包括训练的基础性和阶段性,训练内容和手段的多样性、训练方法的双线性等,青少年阶段可在进行多项训练,向全面训练的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适时的进行专项训练,充分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潜质,但同时要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作者带训的短跑项目包括100M、200M、400M、4X100M、4X400M等5个项目,运动员通常身兼两个项目以上,因此对运动员专项训练注重综合性的训练。而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训练、抗阻力训练和步长训练组合来训练:

(1)负重抗阻力训练

① 深蹲:4-6组,每组4-6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60-80%,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②半蹲:负荷杠铃,半蹲停留3-5秒,再快速蹲起。4-6组,每组6-8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70-85%,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③负重弓步走:负荷杠铃,弓步走30-5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50%)。

④负重高抬腿:4-6组,每组40-60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40%)。

⑤拖重物或轮胎跑:4-6组,距离40-50米。要求运动员上身前顷,大腿刻意抬高,步长加大。每周安排1-2次。(重量10公斤左右)。

(2) 步长训练

①快速跑120米:要求运动员加大步长,速度为80%以上。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②原地收复腿跳:要求大腿贴近胸前,连续快速完成。4-6组,每组20-30次。每周安排1-2次。

③支撑栏架摆腿:要求运动员尽量伸直腿,左右连续摆过栏架,运动员可以找辅助器材来平衡身体。4-6组,左右腿各30-50次/组,每周安排1-2次。(也可以负重完成,重量2公斤左右)。

④标记步长跑:使用海绵砖或其他标志物。间距正常步长+约10厘米。距离60-8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⑤上坡跑+快速跑:30-40米上跑紧接平地快速跑30-6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以上单项训练内容应以组合形式实行,每天训练组合应在三项以上,当日应有侧重地进行训练。例如:半蹲+拖重物跑+原地收复跳,隔日就应该是:穿沙衣快速跑+支撑栏架摆腿+负重高抬腿,如此组合训练。完成4-6组,教练员还应注意运动员训练内容组间的间歇时间。

为了拿到好成绩,主要是加强训练和了解先进运动技术及应用。但如果忽略心理方面的训练,那么也会造成比赛的失利。例如:目标定高;对方实力雄厚;心理压力过大;受不利因素影响;外界环境影响;比赛急于求胜等,使运动员出现心律加快、尿频、、、烦躁、不说话,坐立不安等赛前反应。由此造成生理机能失调,运动机能变异,使比赛失利。虽然比赛胜败是常事,但在重大努力的背后,有实力却不能取胜,实在令人惋惜和引起重视。为了使运动员比赛有良好心理素质,并提高比赛情绪,超常发挥能力,获取较好成绩。教练员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

运动员的运动比赛能力和心理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训练过程,所以在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有系统地注意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程度。为赛前赛中进行心理状态调整,提供比较好的手段。

青少年心理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应该在抓好技术与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心理的训练,并且作好心理训练的资料收集工作。注重提高身心活动的综合素质能力。

13-15岁的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占优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的阶段,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高峰时期。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运动员重点放在步频上的训练,是个黄金时期。16-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身体发育基本完成,生理机能能力逐步成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应该把重点放在步长和力量训练上。柔韧训练是每天必不可缺的,只是要遵照各个运动员的自身情况,来制定训练。要避免肌肉、性的损伤。在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和运动员建立亦师亦友等适当关系,这样容易进行交流,容易了解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状况。赛前的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态,应该作为心理素质训练的重点来对待。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