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是在中国古代发明的。
因为五子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游戏,被认为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五子棋的记载,如《武经总要》、《萨镇冰梦溪笔谈》等。
五子棋以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而著称,成为一种全民休闲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智力竞技运动,备受人们喜爱。
此外,五子棋还在日本、韩国等多个亚洲国家及欧美地区广泛传播和推广,成为国际性的棋类运动项目。
五子棋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七条竖线,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
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
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
,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
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五子棋的开拓者那威
荣誉九段,多年钻研五子棋,潜心发掘五子棋的中国民间阵法,他总结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领和临阵对局的经验,得出一套“秘诀”:
先手要攻,后手要守,以攻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转换,慎思变化,先行争夺,地破天惊。
守取外势,攻聚内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断分隔,稳如泰山,不思争先,胜如登天。
初盘争二,终局
抢三,留三不冲,变化万千。
多个先手,细算次先,五子要点,次序在前。
斜线为阴,直线为阳,阴阳结合,防不胜防。
连三连四,易见为明,跳三跳四,暗剑
深藏。
己落一子,敌增一兵,攻其要点,守其必争。
势已形成,败即降临,五子精华,一子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