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的起源:黄帝始烹谷为粥。 这句话出自周书,意思是黄帝最早将谷物煮做了粥。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
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
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这么看来,中国人有四千多年的喝粥史。粥,是个会意字,米是指米粒,弓有扯开、拉大的意思,两弓配一米,形容把米粒的体积增加到最大,故此,《释名》有注:“粥濯于糜,粥粥然也。”
在民间,粥比饭更接地气。古代农业农业技术不成熟,粮食亩产不高,必须用最少的粮食养活最多的人。粥是人们向现实妥协的成果。此外,古代煮饭需要蒸屉和锅,物质要求更高,烹煮工艺复杂,粥简单方便,更切实际。
粥,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还能治病疗伤的作用。西汉时期,齐王得了痹症,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痛苦不堪。名医淳于意开出的药方是“火齐粥”。他告诉齐王:“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药粥,华丽现身,成为粥的一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