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十个教学原则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规律(教学原则各个概念口诀)

十个教学原则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规律(教学原则各个概念口诀)

更新时间:2024-05-01 19:31:30

十个教学原则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规律

1.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3.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8.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

9.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10.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11.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12.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3.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14.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是典型化、师范性、可操作的德育实施体系。

15.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16.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7.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8.班主任: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19.班会: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20.课外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21.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