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胸有成竹的来历(胸有成竹的典故)

胸有成竹的来历(胸有成竹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4-04-20 13:51:36

胸有成竹的来历

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做事有把握、有自信。
它的来历是出自《左传》,《左传》中有一篇叫做《僖公十三年》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胸中有成竹”的说法,描述了大夫孔子讲学时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情境。
后来,这个成语就被沿用至今,成为一个表示自信和把握的词语。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史记·苏秦列传》。相传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名叫苏秦的政治家,曾经到赵国去游说赵王,希望赵国能够与秦国合作,共同对抗强大的楚国。赵王对于苏秦的提议并不感冒,苏秦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打动赵王。

苏秦在赵王面前画了一只竹子,然后又画了一只鹤。他告诉赵王,如果竹子上面有鹤,那么鹤就可以在上面停留;如果没有,鹤就会飞走。赵王对此表示怀疑,苏秦便接着用画竹子的方法,画出了一只鹤,然后把画竹子和画鹤合二为一,赵王这才相信了苏秦的话。

后来,这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心态被人们称为“胸有成竹”,用以形容人在做事前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