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园林为了营造壶中天地的意境,大多需要用到来自大自然的竹、池、岛、树、桥、花、草等元素的点缀。
时人力求通过这些元素的构建,在百亩之地表现出大千世界。这其中的典型,便是虢州三堂园。《全唐文》中记载,时任刺史马君锡“因其颓堕,始革基构”。修建后的三堂园“回塘屈盘,沓岛交映,溟渤转於环堵,蓬壶起於中庭”,可谓浩然天成。
并且,园内还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伴随着四季的变化,更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致,真的可以说是“足不出户,而获江海之心”:
进入隋唐以后,随着都市第宅园林化的到来,人们开始力求借助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较小的空间之内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广阔的自然风貌。
换句话说,就是试图通过对山水、树石、花木、建筑的艺术处理,将天地万物浓缩进园林这个方寸之地,而非将园林建在远离喧嚣的山野田间。唐代文学家李华就曾对此评价:“以小观大,则天下之理尽矣”,这便是时人对“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的园林意境的追求。
一般而言,隋唐时期的园林为了营造壶中天地的意境,大多需要用到来自大自然的竹、池、岛、树、桥、花、草等元素的点缀。时人力求通过这些元素的构建,在百亩之地表现出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