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孩子九岁多了写作业拖拉怎么惩罚他合适(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罚他是正确的)

孩子九岁多了写作业拖拉怎么惩罚他合适(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罚他是正确的)

更新时间:2024-04-14 22:46:49

孩子九岁多了写作业拖拉怎么惩罚他合适

孩子为什么会拖拖拉拉,原因有几点:

1.父母唠叨

话说得越多,说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家长催促孩子时,一不经意就出现这种现象。

曾有相关部门,通过对1300名学生进行调查,让孩子们说出最厌恶父母身上的种种行为,“父母的催促和唠叨”高居第三。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思维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硬桥硬马地反抗,只能不主动、不合作、不妥协,也就是磨蹭。

实际上孩子的拖沓,隐藏着对家长的报复。

作家陶立夏认为:“孩子的拖沓,即是最严厉的拒绝。”

2.父母的“越俎代庖”

许多家长,见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心一急便亲自披挂上阵,代替孩子写作业、收拾房间、穿衣穿袜子等。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连女强人毕胜男都忍不住帮女儿茜茜写作业。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说,“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所言非虚。

凡事都代劳,容易让孩子责任意识单薄,散漫没有约束。遇到事情,依赖心理和畏难情绪油然而生,必定能拖就拖。

3.时间观念淡薄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样如此。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人类对于时间知觉只有在大脑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

研究发现,孩子大约到三岁,才会对时间产生模糊的认识,到了七岁才逐渐形成时间的概念。

此外,不少孩子时间的主人是父母和老师,事事由大人安排妥当,自己机械地执行就OK。没有被时间挤压过,当然也不知时间为何物。

结果显而易见:孩子缺乏对时间的感知和敏感,容易陷入懒散、拖延的状态。

了解孩子拖延的真正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作出有效的补救措施。

1.制定计划表

邻居小男孩晨晨聪明可爱,只是早上起床要半小时,吃饭最后一个吃完,晚上到11点才睡觉……简直就是一个小拖拉。

晨晨爸表示头疼,请教了育儿专家,父子俩一起制定了一张日常生活的计划表。

在计划表中,记录了明天要做的事有哪些,并确定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哪些事要在什么时间做。

当晨晨完成一件事,就在旁边贴一颗小星星。攒够五十颗小星星后,晨晨爸满足他一个愿望,带他去游乐场或者买个小玩具。

晨晨并非机器人般执行计划,他拥有自主时间,放松神经、发呆、走神、看书、玩游戏都可以。

最终,晨晨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李玫瑾也建议广大家长,给孩子写作业等事情规定时间,完成的越好越快,娱乐时间越多。

一张切合自身的日常生活计划表,是改变孩子拖延症的一剂良药。

2.培养时间观念

时间看不见,听不着,闻不到,抓不住,抽象得几乎难以语言描述,理解起来本就不容易。

孩子的时间观念,更不可能杂草一样靠自己野蛮生长,必须经过家长的精心引导。

可以先教孩子认识“一天”的概念,包括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等时段;

制作简易钟表,教会孩子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时是什么,相互之间怎么换算;

通过五分钟专项训练, 五分钟内能做多少道算术,写多少汉字,读多少页课本;

做一些计时的事情,他刷牙或者玩游戏的时候,计算时间会流失多少分钟;

让孩子感知时间的存在,徐徐升起的太阳,逐渐变绿变黄的树叶,越长越大的宠物狗……告诉他背后都是时间在流动。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学会尊重时间,敬畏时间,做时间的朋友,才能遇见期待中的自己。

3.学会放手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森告诫家长们,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

换言之,家长要学会放手,留给孩子恰当的时间和空间。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饥饿的小矶鹬》中,鹬妈妈寻找到了美味的扇贝肉,刚破壳不久的鹬宝宝,正准备妈妈像往常一样喂食,不料却被妈妈推开,让它自己去沙滩上找吃的。

沙滩上风浪翻腾,恐惧感紧紧攫住鹬宝宝,但它还是试探着打开了成长之门,世界顿然变得高阔。

让孩子独自面对难题,才能找准成长的节拍。

美国一所中学有个规定:不允许家长帮孩子把忘在家里的午餐、课本、作业、运动鞋等物品带到学校,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承担责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如果孩子能够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即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放手,是为人父母的一种高级智慧。

放手不意味着放弃,而是让孩子走出舒适区,学会独立。独立不但根治孩子的拖延,还能点亮孩子的整个人生。

4.让孩子承担后果

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才能萌发责任感。责任感是从跳动的心发出的,能促使孩子刻不容缓去做该做的事。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发生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天,女儿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去朋友家玩一会,可以吗?”

斯特娜夫人回答说:“没问题,但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你知道我们下午还要一起去看电影。”

维尼夫雷特开心地去找朋友玩了。可是,等约定时间过了半个小时,她才姗姗归来。

斯特娜夫人没有发怒,只是平静地说:“时间来不及了,我们看电影的计划泡汤了,真遗憾!”

维尼夫雷特记住了这个教训,从此做什么都总是很守时。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太磨蹭时,要给予他们适度的惩罚。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翻一下漫画书,摆弄一下玩具,然后作业到深夜才写完,第二天起不来,上学迟到了,在教室外站了一节课,才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教室,还被老师一顿批评。

家长就陪着他一起迟到,之后把迟到的原因说给孩子听。当孩子为自己的拖拉付出了代价,家长适时的教育很可能就会让他迎来改变。

5.改变催促方式

许多家长,上辈子可能是监工,喜欢给孩子发号施令,强令孩子执行。

网络上曾有首一夜爆红的《妈妈之歌》,歌词全是妈妈“快点,快点”的催促,也是家长们的真实写照。

没有人愿意当提线木偶,孩子也如此。他们反应不一,可能无奈,可能生气,可能抵抗,但无一例外的是动作越来越慢。

所以,家长可以改变方式,给孩子更积极更柔和的指令。

比如,调好闹钟,约定时间,提前语言上提醒“还有5分钟,就要关电视了哦”、“再玩十分钟就睡觉了”。

或者用“你做好什么,我们就可以怎么样”的模式:“你如果快一些穿鞋,今天我们去幼儿园就能第一名”、“你写作业快一点,我们就能玩一会游戏”……

知乎上有个宝妈,晚上会带宝宝去小区值班室拿快递。回来时,宝宝各种乱跑,不肯回家,要抱起他,就闹小情绪。

宝妈于是在前面跑,让宝宝在后面追;或者躲猫猫,跟宝宝说“你看妈妈在哪”,宝宝就会朝她跑过去。

没有居高临下的催促,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就能达到目的。

更多栏目